上圖︰漢人新娘在拜堂後正式成為魯凱族的一份子。身穿傳統服裝的新娘,需由長輩帶領,完成每一項婚禮程序。

 

傳統,是世代綿延相傳而留存的思想、文化、制度和做法,在社會具有無形的約束與影響力;對族人而言,更是面對外來文化強而有力地滲透下,得以找尋根脈的浮木。然而,世代風情劇烈變動,傳統總在留存與轉變的雙向拉扯中擺移不定。

 

「其他部落我不敢說,但是在阿禮,傳統婚禮未曾被遺忘。」談起部落中傳統婚禮的盛行與維持,部落領袖包基成充滿驕傲。

 

部落領袖包基成的兒子成婚,部落族人皆到場給予祝福。

 

訴說情意

愛情的起點

 

各個族群為求圓滿,儀式的細節盡是繁複。魯凱族對於婚禮的重視也是如此,甚至早在雙方相識、相戀與定情,就已有一套有禮、堅定且含意深遠的風俗,包基成將這段過程取名為「魯凱族的愛情六部曲」。

 

首部曲「定情之禮」,即是當男方有愛慕的女性,在每年小米祭的當天早晨,必須準備豐盛的水果、小米糕或山豬,送至女方家。女方家長收禮後不會獨享,而是會拿至廣場與族人共享,告知大家「吾家有女初長成」。

 

「定情後是結盟之愛,兩人就要去談戀愛了。」包基成笑說,傳統魯凱族談戀愛的方式很特別,並非一對一,而是集體動員,「男生要約兄弟們到女方家,坐在石板屋內,女方則和姊妹淘靠窗坐,雙方互唱情歌直到天明。」兩方不對話,而是一來一往吟唱、傾訴情意。此外,女方要低下頭並側身坐,不能直視男方,以展現女性的矜持。回憶起小時候跟過幾回阿姨們結盟之愛的現場,包基成瞧見阿姨忍不住抬眼偷瞄男方,在旁觀場的長輩便立刻狠狠地捏了阿姨的大腿。

 

新娘離開自己的家後,會由男方的親朋好友抬轎,將新娘送至男方家,並在沿途接受眾人的祝福。

 

從訂婚到成婚

家族與部落都參與

 

倘若女方有意,翌日早上便會戴上男方帶來的花環,回應對方。雙方情意確認後,即可相談聘禮,進行訂婚之禮。包基成補充,人一生或許擁有多段戀情,在成婚前得到前男/女友家登門致歉,稱之為婉拒之愛。他回想:「我要娶老婆前,我們家準備了豐盛的禮品,到小時候指腹為婚的公主家道歉,若是新娘有負於前男友,也得帶著禮品至男方家哭別。」

 

訂婚後則為結婚之禮,其繁複的過程,甚至得花上一個月才完成。包基成解釋:「結婚之禮又分五大儀式,先是迎娶新娘到文化廣場下聘,接著到教堂拜堂,再舉辦喜宴,喜宴結束後還有舞會,最後則是慎重地將新娘迎回夫家。」

 

隨著時代演變,繁瑣的禮俗多已簡化,一如對吟情歌的結盟之愛已不復見,包基成印象中的最後一部曲「洞房之愛」,更是早在幾十年前就已過時淘汰,「以前能完成洞房之愛的人少之又少,因為過程不僅是夫妻兩人的事,還有雙方長輩參與,在毫無隱私的狀況下,根本不可能成功進行。」

 

領袖家族的重擔

從未卸下

 

改變,不代表全然消失,更有合乎人情的關懷意味。像是在領袖家族成長,並傳承領袖頭銜的包基成,自小身處部落核心,但領袖的待遇可不比漢人皇室的概念。他分享,「頭目不像皇帝擁有榮華富貴、後宮佳麗三千,祖先的遺訓是要我們身先士卒,要先讓族人吃飽,自己才能吃。」

 

部落領袖頭銜給予的並非高高在上的位階,而是肩頭上的重責大任。沒有津貼、沒有獎賞,只有榮耀,過去甚至連擇偶的自由也沒有。「領袖家族一定要選擇門當戶對的對象,若別的部落有年紀相當的公主,那就可能是我的新娘。」包基成談起自己在青春時、族人仍看重門當戶對的年代,他苦笑說:「所以我從小沒有追求女孩子的自由,只能暗戀。」

 

包基成這一代的族人,通婚形式需視血緣與階級劃分,只是隨著跨族通婚頻繁、風俗習慣改變,分界與規範早已模糊,門當戶對的思維不復存在。「我們不在乎血統,只在乎認同與付出。能夠傳承魯凱族『百合花文化』的核心價值,並承擔責任,才是最重要的。」包基成語重心長地道出領袖家族的心聲。

 


魯凱族結婚當天會舉行下聘儀式,男方準備數樣聘禮,展現對女方的心意。

 

扛起責任

以古禮成婚

 

原住民婚禮的形式與漢人不同,傳統服飾盛裝的重量就連族人也未必能輕鬆以對,遑論領袖家族的婚禮排場隆重,更需新人仔細應對。令包基成意外的是,兒媳不僅每件事皆親力親為,更是盡心盡力地將每個程序做到最好。

 

兩位新人遵從部落信仰,先於教堂拜堂成婚,待兒媳正式成為魯凱族的一份子,便以盛大的下聘儀式展開序幕。為展示迎娶新娘的誠意,男方遵循古禮準備了多項聘禮,像是表示情意的木柴與栗酒、象徵不愁吃穿的大鐵鍋、領袖才能贈予的陶壺、代表豐收的小米穗,以及最重要的豬隻等等。男方親友組成的隊伍,扛著聘禮浩浩蕩蕩地往女方家前進,再抬轎將女方帶回部落。

 

回到部落,女方需先戴上百合花頭飾,與全部落族人在廣場跳舞歡慶,接著進行魯凱族獨有的盪鞦韆文化。佇立的鞦韆是族人以傳統手法搭建,盛裝的女孩需站上藤索綁出的腳踏,將雙膝固定後便開始擺盪,最後由男方穩穩地將女方抱下,不僅能表達雙方濃厚愛意,也展現男方壯碩的體魄。待迎娶的儀式完成後,宴客隨即展開,新人逐桌敬酒,感謝族人給予的祝福。

 

兒媳以完整的魯凱族傳統婚禮儀式成婚,包基成對此滿是欽佩,卻也有所感嘆:「他們很辛苦,還有很多事等著他們。要扛起領袖家族的責任,可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

 


一旦成為魯凱族的新娘,部落領袖家族的長輩便會在新娘頭飾插上百合花,象徵女性的純潔。

 

象徵純潔倫理的百合花

守護部落信仰與價值

 

儘管族群禮俗已有些許轉變,但理應堅持的,族人也絕對固守。像是阿禮部落的部落公約,仍能看見魯凱族的百合精神。

 

百合是魯凱族的族花,男人必須曾狩獵到6頭長出獠牙的公豬,並雨露均霑與族人分享才有資格在頭冠插上百合花,象徵其膽識與勇敢;而能夠配戴百合的女人,則必須堅守聖潔,才擁有配戴百合花的權利。

 

部落公約並無法律約束力,全倚賴族人對族群文化的信仰,牢牢地守住道德界線。但面臨現代社會快速創新與變革,小部落如何能不受巨流衝擊,而能緊抓傳統文化的美德呢?

 

「這是我身為部落領袖必然要面對的課題,」包基成語氣平穩且堅定地說:「我們必須要堅持,才能守住魯凱族核心價值,我會堅守百合文化的傳統,做部落的榜樣與表率。」阿禮部落的野百合處處綻放,如同族人美滿的婚姻家庭,閃耀出愛情燦爛的模樣。
 


Related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