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部落sowalen
  2. 族語新政策 設置語推人員挽救語言危機!

文/凃心怡 圖/部落大小聲節目提供


原視界 2018-09-28

民國107年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後,原住民族語言正式成為國家語言,原民會於今年公布「原住民族語言推廣人員設置補助計畫」,以培育族語推廣人才,帶動族語學習。針對瀕臨消失的語言,原民會也提出「原住民族瀕危語言復振補助計畫」,以全職給薪的師徒教學方式,挽救語言瀕危的危機。

 

為了推廣原住民族語言,原民會在今年4月公布「語推人員設置計畫」,預計要在全國設置150位族語推廣人員,推廣的工作項目包括開設族語傳習教室、族語聚會所、輔導族語學習家庭等,強化中央到地方政府推動族語振興的工作。

 

全臺設置語推人員  徵選方式公平公正

 

原民會教育文化處處長陳坤昇表示,「語推人員設置計畫」是依據106年6月總統公布的《語發法》第5條規定:「在直轄市縣市政府、原住民地區及人口1,500人以上的非原住民地區的鄉鎮市區公所,都將設置專職的原住民族語言推廣人員。」期待在政策的推行下,能帶動全臺學習族語風氣,也讓族語傳承工作邁向新的里程碑。

 

原住民族語言發展協會理事長波宏明表示,如同過去政府推行國語運動的時代,「當時每一個鄉鎮市公所都有所謂的國語指導員,這也是過去國語之所以可以推行那麼成功的要素之一,現在如法炮製設置語推人員,族語推廣將指日可待。」

 

對於族人擔憂語推人員的職務僅有1年,難以長久執行,且若徵選方式不夠公開透明,可能成為政治酬庸的犧牲者的疑慮。陳坤昇解釋,「語推人員設置計畫」建置在法律規定的項目內,是政府必須持續辦理的工作,依照每年年度預算編列持續推動下去;徵選過程也將秉持公正、公開與透明的原則,依照提出來的書面文件核實給分,客觀分數占80分,口試占20分,「徵選過程可以保證絕對公正,避免淪為政治酬庸。」

 

老師帶學生 復振瀕危語言

 

除了廣設語推人員,原民會也進一步制定原住民族「瀕危語言復振補助計畫」,首創「師徒制」的方式傳承族語,並制定族語傳承師月薪35,000元、族語學習員月薪30,000元的獎勵政策,吸引族人踴躍投入期程長達3年的瀕危語言訓練。

 

陳坤昇表示,瀕危語言的定義為該民族使用該語言的人數幾乎趨於零,「因此我們設置師徒制辦法,傳承教學,然而我們也知道,要讓一個人專職學習語言,必須提供他無後顧之憂的環境,畢竟許多人都還要負擔家庭生計,所以提供全職給薪的方式,全力挽救瀕危語言。」

 

身為瀕危語言族群之一的萬山魯凱族人,魯凱族民族議會委員范織欽坦言,族人因生活所需,長期身處都會地區,其實早就將自身的語言忘得差不多了,因此他對此計畫相當心有所感,並表示高度肯定:「沒有文化的原住民族是空的,沒有語言的民族是盲的,聽到原民會要推動師徒制,我們既感動又感謝。」

 

臺北市政府原住民事務委員會主委陳誼誠表示,其身為阿美族,族人人數居全臺之冠,距離瀕危語言雖有一段差距,但他也認為,語言的傳承與復振是無法鬆懈的工作。根據他的觀察,語言的流失是每個世代持續發生的歷程,因此瀕危語言師徒制的執行,不僅可以挽救即將流失的族語,也可以提倡大家重視族語文化的傳承,因此他相當樂觀其成。

 

陳誼誠更期盼族人能給予傳承瀕危語言的有志更多的掌聲與鼓勵,「那就像是一群人只剩下一根蠟燭能點燃柴火的時候,拿那根蠟燭的人壓力是很大的,因此全族的人都該鼓勵他們,並給予他們更大的發揮空間,未來族語振興的相關事宜,都要仰賴他們承擔起重責大任。」

 

無論是族語推廣人員的設置,又或是瀕危族語的挽救,未來都期待政府能提供更多振興族語的機會,為族語傳承打造新的契機!

 


部落大小聲 

每週六晚間20:00播出。

討論的議題以原住民族主體出發,包括教育文化、經濟產業、青年發展、婦女議題、衛生醫療與交通建設等。透過多方討論,建立政府機關、專家學者、一般社會以及原住民部落相互對話的機制,落實原文會關懷弱勢、服務大眾、照顧小眾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