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部落傳統領域劃設彼此重疊之際,

該如何解決不同權利體相互衝突,

並進行自然資源的應用與共管,

成為現今部落族群間亟需解決與對話的難題。

 

2018年8月7日臺東利嘉部落族人前往臺東林管處抗議,並遞交陳情書,主因源自於族人發現臺東林管處在沒有經過部落族人同意,於部落的傳統領域第八林班地擅自開發,此舉不僅破壞林地生態,同時也違反了《原住民族基本法》。

 

自2018年5月,利嘉部落族人就發現有大量的人車進出利嘉林道,直至7月份,發現第八林班地有許多保育類樹種慘遭砍伐,估計面積至少5公頃,因此引發8月初的抗議行動。

 

然而臺東林管處表示,這項開發案是為了推動「林下經濟」政策,特別與達魯瑪克部落合作的「民族植物永續利用暨產業開發計畫」,根據達魯瑪克部落自主宣示,第八林班地同時也是他們的傳統領域。

 

劃設傳統領域

成部落紛爭與難題

 

第八林班地的地理位置,與利嘉部落與達魯瑪克部落相鄰,同為兩個部落劃設的傳統領域。而達魯瑪克在2017年12月自主宣告第八林班地為傳統領域範圍後,即與臺東林管處合作,進行為期3年的民族植物永續利用暨產業開發計畫。

 

達魯瑪克部落會議主席胡進德表示,達魯瑪克部落長年從事採集活動,也開發生態旅遊、發展野菜文化等活動,因此在部落會議通過規劃案後,就與臺東林管處合作,在第八林班地緩平之處種植高單價葉菜與菌菇類,「我們期待能夠運用林班地發展民族植物的採集以及相關的產業應用,進一步帶動部落的經濟發展。」

 

農委會林務局臺東林管處副處長黃群策表示,對於傳統領域的認定,林管處並不熟悉,然而對於利嘉族人提出的陳情,他們非常願意聆聽與溝通,「我們處長曾帶領團隊到利嘉部落去做案件說明,局長也到卑南民族議會列席旁聽,因為我們不了解傳統領域的定義與歷史脈絡,在這樣情況下喪失很多溝通的機會,也造成這一次的抗爭。」

 

傳統領域重疊爭議 

原民會擔起仲裁角色

 

對於傳統領域的重疊,來自鄒族的法律扶助基金會法務專員陳旻園表示,隨著遷徙、歷史轉移,傳統領域的重疊案例是長存的問題,第八林班地並非個案,「像鄒族也與布農族部分的傳統領域相重疊,所以這是需要進行對話的,不單只是自主宣告完就沒事,還要跟他族溝通,包含諮詢同意、共管,兩邊共同進行。」

 

從原住民族的土地歷史來看,各族群之間的傳統領域重疊似乎是常見狀態。然而當不同族群部落因為主張權利而發生衝突時,該如何解決,成為現下迫切待解的嚴峻問題。

 

對此,原民會土地管理處傳統領域科科長吳秉宸解釋,根據《原基法》第21條規定,原民會鼓勵各部落依法劃設傳統領域土地,「部落自主宣告我們尊重且樂觀其成,但是在自主公告之餘,仍然希望部落可以將劃設範圍與成果送件至原民會,經由我們審查與確認,使其更具有法律效力,對於查詢者也會比較有幫助。」

 

然而若是遇到傳統領域劃設重疊的困擾,原民會也會擔起仲裁者與溝通平台的角色,「畢竟傳統領域的劃設範圍是依照歷史事實所形成的,而部落曾經過遷徙,因此重疊是很正常的。」吳秉宸認為,原民會身為一個行政機關,必有專業人員能扮演溝通協調的角色,並依法進行行政判決。

 

傳統領域隨著部落遷徙與時代的更迭,必然會陷入彼此劃設重疊的困境,因此依時、依地、依法調整與修正,讓傳統領域重疊的兩個部落能夠和平對話,並協調該如何妥善運用、共管自然資源,這將是未來避免再次發生衝突的絕佳途徑。

 


部落大小聲 

每週六晚間20:00播出。

討論的議題以原住民族主體出發,包括教育文化、經濟產業、青年發展、婦女議題、衛生醫療與交通建設等。透過多方討論,建立政府機關、專家學者、一般社會以及原住民部落相互對話的機制,落實原文會關懷弱勢、服務大眾、照顧小眾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