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走在倫泰文草原上,雪羊拍下丹社群青年尋根隊伍的背影。
臉書粉絲專頁擁有近10萬名粉絲的雪羊,是目前臺灣最多追蹤者的山岳領域KOL(Key Opinion Leader,在某領域能帶來影響力的人),同時也是一名山岳作家。他以文字和照片記錄臺灣山林之美,並訴說蘊藏其中的人文故事和部落歷史。
30歲的黃鈺翔,更多時候人們喚他的筆名「雪羊」。他能爬山、能寫字,也能拍攝,從22歲登上玉山,這8年來已攀登97座百岳。他將在山上的所見所聞和所想,都記錄在粉專「雪羊視界Vision of a Snow ram」。
早在國中二年級,雪羊便與山結緣。他從小患有氣喘,爸爸為了訓練他的體能,全家每週都會爬郊山,養成他對山林環境的熱愛。上大學時,他如願考上國立臺灣大學森林環境暨資源學系,在畢業之際,因學妹提出想來場特別的畢業旅行,眾人於是踏上臺灣最高峰玉山。幾個月後,雪羊又組隊去嘉明湖,宛如藍寶石的絕美湖景,觸動他想往更多高山走去的念頭。
畢業後,雪羊在大雪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擔任替代役,空閒時間就拿來寫文章。〈台灣歷史課本不提的森林史真相〉和〈你所不知道的台灣六大毒蛇真面目〉,是雪羊最初在網路上爆紅的文章,2015年他順勢開設粉專,以大雪山和自己的生肖取名「雪羊」,從此雪羊的名號漸漸走入大眾的生活。
享受與自然為伍,
並從山中挖掘樂趣
雪羊不諱言,自己曾經非常追求百岳,「登山初期都在高山混,而且非高山不爬。」從2013年9月首爬玉山到2016年初,短短2年半,他就爬了快50座百岳。2017年前後,粉專人數突破5萬,雪羊開始收到講座邀約,他卻赫然發現,「我只會介紹高山,明明臺灣的山那麼多,但我談的卻離大家最為遙遠,生活周遭的山我反而一點也不熟悉。」此後,他的足跡慢慢往中級山和郊山延伸,並從中找到不同樂趣。
高山的壯闊美景震撼人心,但與高山的荒涼孤寂相比,中級山則有豐富林相和生物。「每個角落都有好幾百種你認不得的東西,不管再怎麼拼命認,你永遠可以找到未知的事物,這種跟很多生命混在一起的感覺,是中級山給我的最大樂趣。」雪羊接著說,臺灣郊山多且平易近人,能說走就走、隨時出發,「接觸郊山,是讓我的山林視野更完整的一塊重要拼圖。」
山,彷彿有股魔力,不斷吸引雪羊往山裡去。他率性地說:「我喜歡與自然為伍,就像回到生態系,成為其中的一份子。每次上山,都是一次和大自然獨處的機會。」和自然環境的緊密接觸,讓雪羊藉此看見臺灣的歷史脈絡,從過去林業開發的遺跡、先人運輸物產的古道,到原住民族的文化發展,「這些臺灣過去的東西仍然保留在山裡。」雪羊說道。
為了探尋更多歷史,雪羊翻閱大量書籍史料,他的書架擺著滿滿的山林史、山岳文學和生態類型的書籍,「讀歷史會讓人不由自主想知道前面還有什麼,然後一直往回溯。」雪羊出產的每篇文章都是大工程,他堅持抽絲剝繭、融會貫通後,再用文字和照片將臺灣獨有的瑰寶,帶到世人眼前。
登山時巧遇臺灣最耀眼的中低海拔森林巨星――藍腹鷴,雪羊拍下牠的英姿。
不只是尋根,
更是文化的傳承
2020年11月,登山經驗豐富的雪羊第一次深入部落。他受臺灣古道研究專家鄭安睎之邀,加入花蓮馬遠部落布農族丹社群青年組成的尋根隊伍,曾入圍金曲獎最佳原住民歌手獎的馬詠恩也是其中一員。
受到日本殖民時期的集團移住的政策影響,布農族丹社群被迫離鄉,從南投信義鄉丹大地區,沿著關門古道,東遷花蓮萬榮鄉馬遠。過去,部落族人年年自發踏上「回家的路」,但皆未曾到達丹大地區;2018年,萬榮鄉公所委託鄭安睎調查布農族丹社群傳統領域,帶領部落青年重返祖居地,往後族人更自主發起重修回鄉之路。
2020年,族人分成兩隊,分別從東西兩頭花蓮和南投出發,最後在馬太鞍溪谷會合。雪羊跟著馬詠恩從馬遠部落啟程,在這8天7夜的行程,雪羊深刻感受到原住民和山林土地依存的關係。
踏在老人家曾經走過的石階、行經布農族的傳統領域、聽著族人述說部落的傳說故事、惦記必須謹守的傳統禁忌,每一處都讓雪羊清楚看見祖先生活過的痕跡。「所有的文化和知識,都是透過土地上的交流才得以保存,這不只是尋根,更是文化傳承。這沒辦法靠讀書學習,而是得透過身體行動和意念交流來達成,它會更深刻的將人跟土地相連,這次經驗讓我開始理解,為什麼土地對於一個民族這麼重要。」雪羊深切地說。
雪羊曾到過雪山翠池圓柏林,拍下臺灣最珍貴的神木之森一景。
屬於原住民族的智慧,
源於土地的生活方式
兩支隊伍最終在溪底會合時,馬詠恩以族語領唱《Macilumah》(負重歌),這是昔日布農族人在山上狩獵歸來,傳訊給山下族人所唱的歌曲。渾厚嘹亮的歌聲迴盪在遼闊山林,和百年前的祖先共鳴,這是雪羊聽過最美的旋律,「從YouTube能找到這首歌很多版本,但都無法準確傳達身處那一刻的感動。」
後來,雪羊將這8天寫成短文放在粉專:「聞著炭火的味道、聽著族語的精妙與老人家的智慧,讓我深刻的感受到,這就是屬於台灣、屬於原住民族,源於土地的『登山』,不,『在山上生活』。」
這趟路程只是初始,正就讀臺大新聞研究所的雪羊,畢業論文打算以馬遠部落為題,書寫更多關於原住民族的文化。「在臺灣,你如果喜歡山,卻沒有跟部落一起上山過,那真是太可惜了。唯有在山上交心,以雙腳跋涉,你才有機會感受臺灣山林最珍貴的內在美——讓傳奇博物學家鹿野忠雄癡迷不已的文化寶藏。」雪羊在短文最後下的這段註解,道出臺灣山林蘊含的珍貴祕寶。
下雨讓山路更濕滑,族人們同心協力克服光復林道上重重的危險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