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裡散落的石材都曾是布農族的家,而在山下,一棟現代布農族的石板屋也正在蓋起,疊石頭就像玩拼圖,每一片都有訣竅。

 

布農族家屋沒有固定型態,有的是ㄇ字型、口字形;有些有窗戶或是天窗;也有分成地面式或半穴型。石板的砌法也很多元,主要看搜集到的石材,如果多是扁石頭,可以用人字砌;若是圓石,則將大型至小型的石頭由下往上依序堆疊。

 

布農族家屋進門正中間普遍為穀倉,標準配備是穀倉兩邊會有兩口灶,但在山下因海拔較低、氣溫較高,有些家屋只會有一口灶。對原住民族而言,灶都有凝聚家人情感、維持家屋生命力的意義與用途。

布農族家屋只會讓家族或朋友家族的人入內,如果要招待外人,則會在家屋外吃飯。

 

有的家屋會將石板打洞,並以藤作為繩子相連固定;有些是鋪蓋芒草、樹皮、木頭等。辨別方式是看房屋遺構是否可見打洞的石板。

布農族有個禁忌是只有家族的人能上去該家屋屋頂,若有女性不小心踏上別戶家屋屋頂,就要嫁給那戶人家。因為布農族認為,外人可能會帶來不好的東西影響到家裡的人或內在的靈。

 

有些布農族家屋附近會蓋豬圈,因為豬有挖掘的習慣,用木頭蓋容易倒塌,會採用比較厚實的石板,一個豬圈通常有多個家庭共用。

豬對布農族來說相當重要,「殺豬」是立約的象徵,代表家族認同和接納,因此兒女訂婚、結婚都會殺豬、分享豬肉。

 

布農族的聚落多由家族或朋友家族聚集形成,即使不同姓氏,也會同進同出,由勢力強大的帶領另一個較弱小的家族,彼此互相守護。

 

魯凱族和排灣族同樣有石板建築,但他們工法更加細緻,原因在於布農族聚落遷移較頻繁,但房屋並不會帶著走,因此蓋家屋只求穩固、不會倒塌就好。

 

 

 

Kau老師到布農族舊社佳心部落時,看到許多石板屋遺址,心中便浮現「自己蓋一棟石板屋」的念頭。回家後,Kau老師到內本鹿觀察石板屋的形式,也研究資料、詢問耆老,決定在平地蓋一間石板屋作為妻子的工作室。

 

A:傳統家屋若有窗戶,格局不會做太大,多是為了防禦架槍用。Kau老師設計的這面窗戶則是為了採光。

B:Kau老師向地方河川局申請搬運溪床石頭,由於受河川沖刷,石頭顏色相較於山上的更淺,且河床的石頭大小不一。

C:為了預防颱風、地震等,這間家屋的石頭縫隙會填補水泥,才能在平地屹立不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