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部落sowalen
  2. 部落觀光產業 生態、文化與發展並肩而行

文/凃心怡 圖/部落大小聲節目提供


原視界 2019-09-14

為了提振國內旅遊的熱度,交通部觀光局於2019年1月推出「擴大國旅暖冬遊」的補助方案,總經費高達12億元,提供旅遊住宿補貼,粗估至少創造38億元以上的觀光收益。而原住民族地區獨特的人文資產與生態環境,深具觀光旅遊潛力,原住族民族部落旅遊產業發展的機會又在哪裡呢?

 

2017年,屏東縣牡丹鄉東源社區共迎接了1,137團的旅客,但是在2018年卻降到792團。東源社區導覽解說員Alapiyac Adjayavan分析,大多部落族人傾向以生態旅遊為主打特色,不適合直接套用商業旅遊的行銷方式,要如何兼顧自然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才是永續經營的關鍵。因此,社區觀光人數下降,孫銘恒仍樂觀地說:「一來我們讓生態環境得以休養生息,再者我們也能有更多的能量去調整遊程的細節。」

 

對此,南投縣仁愛鄉東岸部落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Awi Sapu深表認同,「既然我們部落旅遊是朝向生態旅遊發展,就要顧及地方的承載量,思考在部落能承受的範圍內,我們能帶給遊客什麼?」

 

找尋觀光優勢

與生態共生息


除了部落族人思索未來觀光旅遊的可能性,公部門也致力於法規的調整與修改,期待能成為推展部落旅遊的一股強勁能量。「生態發展是產業永續推動的核心,因此我們開啟一個為期3年的計畫。」原住民族委員會經發處產業發展科長高文斌解釋,原住民族委員會從人力支持、法規調整、旅遊路線等三個面向著手,向交通部觀光局爭取相關條例的鬆綁,「在觀光條例的部分,我們要求專業導覽員以部落族人為優先;另外也修正法案,讓即使沒有取得建照的族人,只要在自己的部落裡,就能透過原民會的補助取得合法的民宿證;最後則是允許當地公所可以合理向遊客收取觀光保育費。」

 

不僅是法令的鬆綁,未來3年原民會更會投入至少1億8千萬元的經費,協助至少6個縣市的生態旅遊產業做為示範亮點,讓他們更有資源及動力大步邁前。

 

認識與探索

部落強化自我價值


左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施聖亭在肯亞、衣索比亞、辛巴威等國家推動生態旅遊多年,根據過往的經驗,他指出,部落民族的傳統習俗與禁忌,不僅不會阻絕遊客,反而是吸引探索的一大誘因,「族人的文化禁忌與規矩,透過合格導覽人員的解說,讓這些規則變成是文化觀光體驗,遊客在遊程中會更有收穫,成為另類的觀光特色。」擅長於操作數位媒體行銷的麗傳媒總經理彼嫪彼力也認為,部落旅遊本身就與主流市場有所區隔,「我們能做的,就是要善用文化的獨特性抓住市場趨勢。」

 

近年來部落觀光已經成為原住民族產業發展重要的一環,觀光產業結合族群文化、飲食、民宿、農林生態環境等,設計成一套具有特色的旅遊行程,吸引遊客進入部落。人潮帶來錢潮,產生新興的就業機會,能讓青年族人返鄉,也能解決部落老人照顧、隔代教養等問題。

 

隨著原住民族文化意識提高,部落旅遊內涵已經有了重大轉變,旅遊融入生活,生活即是旅遊,部落在推動觀光旅遊的同時,也在逐步的找尋自我價值。

 

上圖:左一,原住民族委員會經發處產業發展科長高文斌;左二,仁愛鄉東岸部落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Awi Sapu;左三,牡丹鄉東源社區導覽解說員Alapiyac Adjayava;右一,麗傳媒總經理彼嫪彼力;右二,左右國際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施聖亭。

 


部落大小聲 

每週六晚間20:00播出。

討論的議題以原住民族主體出發,包括教育文化、經濟產業、青年發展、婦女議題、衛生醫療與交通建設等。透過多方討論,建立政府機關、專家學者、一般社會以及原住民部落相互對話的機制,落實原文會關懷弱勢、服務大眾、照顧小眾的精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