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ggle navigation
封面故事
深度觀點
打開原視界
編輯手札
國際視野
部落sowalen
Alian 96.3
影像spotlight
飛魚嚮導
苡粟發酵了
踏10之路
Pulima焦點藝文
EN
搜尋
深度觀點
平埔族群的未竟之路
文/Alak Akatuang 段洪坤(臺南市西拉雅族部落發展促進會總幹事)
美國歷史學家James Clifford在其著作《復返:21世紀成為原住民》中提到:「每個大洲,殖民入侵和強制同化的倖存者都在復興傳統文化,重新連接於失去的土地。他們在一個持續藐視和誤解他們的宰制性政權內奮鬥,而他們的存續本身就是一種抵抗形式」。這段話放在20年來努力做回自己的平埔族群身上,最恰當不過了。
原住民就業的變與不變
文/陳芬苓(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30年前,我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時參加山地服務團,從此和部落結下不解之緣。當時我們花費很多時間,嚴肅地討論如何改變原住民弱勢的處境,而30年來究竟原住民在就業上的處境是否有所不同?臺大山地服務團成立50多年,固定到相同的5個部落,採取定點服務,以觀察原住民部落的變化。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創傷與微歧視
文/Ciwang Teyra(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隨著臺灣社會人權教育的推廣,社會大眾逐漸意識到某些言辭與行為可能會對社會中某些群體造成冒犯。受到政治正確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人在交流互動與政策制定中,避免使用帶有攻擊性、貶抑或詆毀的言辭,以免落入歧視。
轉型正義是一個進行式
文/官大偉(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副教授)
彌補過去曾經造成的創傷與追究責任固然重要, 但改變造成創傷的結構才是正義得以實現的關鍵。 其中,最核心卻也是最易遭遇阻力的, 即是要改變自殖民以來掠奪原住民族土地、 割裂原住民族與土地之關係的機制。
從泛原運、部落主義到民族議會: 回首走過的路
文/台邦.撒沙勒(義守大學原住民族學院院長)
泛原住民族運動的啟蒙與興起 近代臺灣原住民族運動,發觴於50年 代白色恐怖時期原住民菁英的自覺,泰雅 族的樂信.瓦旦、鄒族的高一生與湯守仁 等,試圖組織原住民自衛隊,爭取「高山 族自治」而遭當局迫害。在白色恐怖陰影 之下,原住民自覺運動沉寂一段時間。直 到1983年,臺大學生刊物《高山......
影響我很深的兩個男人──拔路渦路勒家的故事
文/guljyus padrakuluj 陳孝義(排灣族作家)
在我的家鄉裡有兩位令我難以忘懷的親人,一是先父,二是二哥,他們雖然都已往生,但對他們的懷念都沒有減少。 自我有意識起,他們就是我生命的貴人,在我成長的喜怒哀樂中,都有他們的影子。我如何地成長、受教、發奮都和他們有關,假如沒有他們的存在,我真不知我的生命還有何意義?
神話樹:故事與歷史文化的凝視與互補
文/pasuya poiconx浦忠成 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事務學系教授
神話還在嗎 進入21世紀,武器、交通、醫藥、生物與數位科技都已經到達前所未有的巔峰,而且還在繼續成長,只是目前還不知道下一步新的觀念、技術又要如何被創造、發明。AI已經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