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深度觀點
  • 打開原視界
    • 編輯手札
    • 國際視野
    • 部落sowalen
    • Alian 96.3
    • 影像spotlight
    • 飛魚嚮導
    • 苡粟發酵了
    • Pulima焦點藝文
    • palalan打開思路
    • 踏10之路
    • 休士頓國際影展特輯
  • 全書PDF下載
  • EN
  • 搜尋 

sinbilan: tmllyung? 交棒──下水做什麼?

物件看現在 換我們為部落做點事
文╱郭柏均 插畫╱林家棟
「知易行難」,文化復振工作完美體現這4個字的精髓。青年返鄉不僅需要適應部落生活、學習族群文化知識,並找到與長輩打交道的方式,也必須思考在現代社會發展中,文化保存與傳承的策略及可能。
友善環境成為常態 原住民族水資源的治理觀念與轉型可能
文、照片提供╱朱正永(逢甲大學綠色能源科技碩士學位學程副教授)
我的族名是古勒勒.八路發安(Kuljelje.Paljuvaqan),從小生活在明媚風光的大武山下。大武山的水是出了名的乾淨甜美,坐落在南大武山下的美麗綠境──林後四林平地森林園區,擁有遼闊的草原、豐富的森林及潔淨的大武山泉水,造就出豐富的天然環境。...
國際視野 帛琉的海洋治理
文╱陳玉苹 照片提供╱陳玉苹、達志影像
帛琉的海洋環境在密克羅尼西亞(Micronesia)島群擁有最多元的珊瑚礁動物相,也是波里尼西亞(Polynesia)至密克羅尼西亞國際生態多樣性的熱點,肩負全球物種存續的使命。
國家vs.部落 漁業法與海岸管理法
文╱Hafay Nikar 圖片╱達志影像
靠海的阿美族人總是形容「大海是我們的冰箱」,在海洋就如同身處家中如此親近且自由。不過,當國家的概念出現,法規介入海洋的運作,讓我們連要怎麼使用冰箱都有人管,家裡的冰箱變得陌生又不易靠近,生怕一不小心觸犯法規……。
  • 1
  • 2

關於我們 / 聯絡資訊 / 版權聲明

Alternate Text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Indigenous Peoples Cultur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分享到FB
  • 訂閱通知
  • 訪客訊息
  •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