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深度觀點
  • 打開原視界
    • 編輯手札
    • 國際視野
    • 部落sowalen
    • Alian 96.3
    • 影像spotlight
    • 飛魚嚮導
    • 苡粟發酵了
    • Pulima焦點藝文
    • palalan打開思路
    • 踏10之路
    • 休士頓國際影展特輯
  • 全書PDF下載
  • EN
  • 搜尋 

pahaihian ni saw ki yami 被遺忘的族群

pahaihian ni saw ki yami 被遺忘的族群
插畫/林家棟
臺灣的故事,應該用什麼樣的史觀來看待? 學校裡,老師教我們,臺灣是從荷蘭登陸為歷史的開端; 生活上,社會價值明示,「我們」漢人就是臺灣的主人。 但是從數萬年前到荷蘭占臺,這一段消失的歷史,被誰遺忘了呢?
不只是「漢化」這麼簡單 臺灣平埔的原住民族群
文/Muni Druluan 溫馨 插圖/黃鼻子
帝國主義帶來的殖民跟侵略思維,在歷史上被淡化為外交角力;努力設法抵抗的原住民族,經歷一次次遷徙與躲藏,導致文化流散,因而遭到「漢化」,這是臺灣社會對平埔原住民族群普遍的基本認知。
噶瑪蘭與凱達格蘭 北部平埔族群
插畫/林家棟
原居於蘭陽平原上的噶瑪蘭族,在漢民族大舉入侵後,多數遷移至花東海岸,經常被誤認為是阿美族中的一支。如今,噶瑪蘭族是政府官方承認的第十一族原住民族,但對噶瑪蘭人而言,他們還沒真正找回自己的名字。
第一個(╳正名╳)復名的平埔族群 噶瑪蘭族
文/Uki Bauki 圖/Uki Bauki提供 插圖/林家棟
「噶瑪蘭族」的族群名稱,雖在2002年隨著族群復名後,納入《原住民族基本法》第二條第一項的用詞定義,但是只針對原本有原住民身分的噶瑪蘭族人,也就是在1956登記及1963年前補登記的族人。大部分日據時期戶口名簿中註記「熟番」的噶瑪蘭族後裔,也就是被分類為「平埔族群」的人,至今依然沒有原住民身分,並未真正「復名」。
遺忘,是為了記起 你所不知道的凱達格蘭族
文/詹素娟 插圖/林家棟
1996年3月,當時的臺北市政府根據學者專家意見,將總統府前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作為對臺灣原住民族歷史文化的紀念與尊重。臺灣的社會大眾才恍如大夢初醒般的認識這名叫「凱達格蘭」的原住民族。但這麼多年過去了,凱達格蘭族究竟是怎樣一群人?在歷史上發生過什麼事?如今又在哪裡?大部分的人恐怕還是所知有限。
課本上沒有教的中部平埔族群
文/王商益 Kaisanan Ahuan  圖/中部平埔族群青年聯盟提供 插圖/林家棟
我們熟知的臺灣歷史,歷經荷蘭佔據、鄭氏、清帝國、日本分別治理,而塑造出臺灣今日的地景與文化面貌。但許多臺灣人不知道的是,最早生活在中部的平埔族群,因外來政權的侵略與殖民,而受到屠殺與迫害,只能遷徙、逃散以謀求生機。 由噶哈巫族、巴宰族、拍瀑拉族、道卡斯族、巴布薩族、羅亞族、阿里坤族組成的中部平埔族群,其後代青年為找回被忽視的族群歷史與記憶,迄今仍無畏的走在復振之路上......
島之西南域 南部平埔族群
文/陳以箴 插圖/林家棟
在臺灣廣袤的西南地區,曾經住過哪些人?過去雄踞西南平原的平埔族群,在歷史上隱沒消失,透過歷史文獻的研究,族群的面貌漸漸浮現,成為後代族裔尋找認同與歸屬建立途徑。
紛雜而生猛的馬卡道Makatao
文/陳以箴 圖/陳以箴提供
分布在屏東的原住民族,除了大家熟知的排灣族、魯凱族,其實還有現今被歸類於平埔族群的馬卡道族。他們其實是一支——外在的族群分類經過多次變動、內在的族群文化也相當複雜多樣的人群集合。
堅定向前行的西拉雅Siraya
文/陳以箴 圖/陳以箴提供
作為大眾今日最為熟知的平埔族群之一,西拉雅族不僅腳步相當快,近幾10年與臺南市政府攜手竭力爭取正名,同時也是歷史上最早與其他國家勢力接觸的人群。荷蘭人眼中的「福爾摩沙人」,指的便是臺南四大社(新港社、蕭壟社、目加溜灣社及麻豆社),如今被稱為西拉雅族的原住民族。
歷劫後重生的大武壠Taivoan
文/陳以箴 圖/陳以箴提供
若要說臺灣有哪個被稱為平埔族群最為矛盾的,就非大武壠族莫屬了。大武壠族人目前主要分布在高雄山區的甲仙、杉林、六龜、內門等地,比許多山地原住民現居的部落海拔位置都還要高。
錯置的名字:(╳洪雅Hoanya╳)羅亞Lloa、阿立昆Arikun
文/陳以箴 插圖/林家棟
過去社會經常以洪雅族、和安雅族,稱呼遍佈雲嘉南和中彰投地區的諸多平埔族群村社,但這個由伊能嘉矩所記錄、通行已久的族稱,其實很可能是由閩南語 Hoan-á(番仔)轉化而來,並非真的有此族稱存在。被歸類於洪雅族之下的羅亞、阿立昆兩個支族,或許更適合稱呼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歷史上,羅亞分布在雲林、嘉義、臺南北部地區,而阿立昆則分布在臺中、彰化、南投西側一帶。
人人都是平埔原住民?!
文/郭柏均 插圖/James Lee
在臺灣,你絕不免會聽過的都市傳說:只要你有某項特徵,你就有原住民血統喔!
  • 1
  • 2

關於我們 / 聯絡資訊 / 版權聲明

Alternate Text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Indigenous Peoples Cultur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分享到FB
  • 訂閱通知
  • 訪客訊息
  •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