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封面故事
  • 深度觀點
  • 打開原視界
    • 編輯手札
    • 國際視野
    • 部落sowalen
    • Alian 96.3
    • 影像spotlight
    • 飛魚嚮導
    • 苡粟發酵了
    • Pulima焦點藝文
    • palalan打開思路
    • 踏10之路
    • 休士頓國際影展特輯
  • 全書PDF下載
  • EN
  • 搜尋 

iakuan: anshaishin iamin a kmalawa 交棒──為我們挺身而出

臺灣第一個跨族群寫作計畫 沒有名字的人
文╱陳怡如 攝影╱林宜賢 照片提供╱沒有名字的人
面對平埔族群身分認同的重重迷惘與混亂,一群「沒有名字的人」決定以寫作找到答案。這是臺灣第一個跨族群的寫作計畫,也是第一本介紹平埔族群的大眾讀物,他們用文字安撫自己,也療癒他人。
為臺灣原住民族向世界發聲 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
文╱唐祖湘 照片提供╱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
團隊小,力量大!一個不到20人的新世代原住民青年組織,致力深化對國際議題的理解,積極參與聯合國組織為臺灣原住民發聲,也把國際經驗帶回部落,開拓在地視野。
投身花蓮反卜蜂行動 花蓮中區青年小組
文╱陳怡如 攝影╱法蘭克
因為6座養雞場的興建計畫,花蓮發起近年來規模最大的環保抗爭行動。太巴塱部落青年從叔叔、哥哥們身上學到,年輕人要挺身而出,成為部落的圍牆,替族人擋下一切紛擾。
物件看現在 年輕人在街頭上幹了什麼啊?
文╱郭柏均
2014年的太陽花學運,是繼1990年野百合運動後,臺灣最大規模的抗爭運動。這場抗議行動,除了展現學生、青年的影響力,也代表社群媒體和網路科技在凝聚社運人際網絡及推展論述上,扮演極重要的角色。當智慧型手機問世、臉書平臺興起,人人都是自媒體的時代降臨,年輕人搞社會運動的行動模式,每一步都讓你料想不到!
國家vs.部落 原住民族的轉型正義該何去何從?
文╱yapasuoyngu akuyana 陳旻園(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理事長)
要想解決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必須先誠實地面對問題的根源,也就是歷史造成的迫害與不平等。我相信,唯有正視歷史傷痛,才能讓原住民族被壓抑的歷史觀點,有機會成為臺灣人民不分族群共享的歷史記憶,然後帶來真正的和解與轉型正義。並且在這樣的基礎上,一起追求臺灣的未來。 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原住民族政策發表談話,2015/8/1) 一個族群的成功,很有可能是建立在其他族群的苦難之上。除非我們不宣稱自己是一個公義的國家,否則這一段歷史必須要正視,真相必須說出來。然後,最重要的,政府必須為這段過去真誠反省,這就是我今天站在這裡的原因。 總統蔡英文(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文,2016/8/1)
  • 1
  • 2

關於我們 / 聯絡資訊 / 版權聲明

Alternate Text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版權所有
Copyright © Indigenous Peoples Cultur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 分享到FB
  • 訂閱通知
  • 訪客訊息
  • 影片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