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我憶,我所鍾愛的人
在我的家鄉裡有兩位令我難以忘懷的親人,一是先父,二是二哥,他們雖然都已往生,但對他們的懷念都沒有減少。
自我有意識起,他們就是我生命的貴人,在我成長的喜怒哀樂中,都有他們的影子。我如何地成長、受教、發奮都和他們有關,假如沒有他們的存在,我真不知我的生命還有何意義?
我很慶幸生長在這樣的家庭,雖然家庭的氣氛因先父的嚴厲而有點緊張,但這都是有代價的。這個代價使我不致在渾渾噩噩的生活中失去了驚覺,也是我今天能仕而優則學,學而優則書的理由。
我更慶幸的是,我能趕在他們去世之前,從他們口中留下了他們珍貴的回憶,假如我沒有及時做到,在父兄那一代人所經歷的事將永遠是個空白,何況公所辦的《金峰鄉志》(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編纂),還要等我出書後的12年才發生。當然我也要感謝老天和許多貴人的垂憐和幫助,使我寫的書才能呈現在讀者眼前。
先談引我興趣的先父來說,先父族名オゴサン(1920-1996),這是魯凱族的名字。日據時代賜名渡邊始,光復後自取陳天成為姓名。他在原鄉裡可說是響叮噹的人物,他一生跨足了農商學警政的領域,相識自是很廣。在臺東縣也算是紅透半邊天的人,與他來往的賓客不是鴻儒,也是地方上的要角,聞其名不必說是要肅然起敬,但也要禮遇一下。我自幼生長在這種環境中,自然就對他異常敬畏。在先父去世前6年,我突然驚覺到如果不把先父這一生常說的話和做過的事記錄下來,又有誰能為他代筆呢?就這樣徵得先父同意後,我便固定每週六、日回故鄉與先父長談。就這樣以2年零碎的時間,便湊合成了先父一生的大作。此時剛好遇上了中華汽車公司(順益原住民博物館)第一屆原住民族的的徵文活動,蒙主辦單位的憐愛,先父的故事便搬上了檯面。
我為什麼要
寫我的父親
一、出於我需要瞭解自己的父親
我的父親是一位平凡的人,卻有不平凡的一生。他無意著書立傳,但他的一生就有無數的故事。因此我要寫他,這不啻是我的需要,也是排灣族難得的一章。家父那年七十五歲,他少年得志、意氣風發,曾經紅透半個臺東(警手1兼老師2年、警察兼老師8年、三屆民選鄉長、縣長顧問4年、太麻里地區農會理8年、金峰鄉調解委員會主委15年、天成菸酒雜貨商號40年)。只是可惜一場意外,奪去了他的右手,這隻折翼的飛鳥不得不改變他的航道,不然他應有更多的故事可寫。雖然如此,在他的影響下,他還是建立了鄉政的若干規範,使得金峰鄉比起其他鄉村有許多可愛之處。家父一生建樹很多,出大武山記所記述的四個村莊(賓茂村、新興村、介達村、比魯村)的遷徙便是其中的一個,也是他從政的經典之作。
不過記述我的父親,不是出於我的本意,也不是要表彰他的功德,直接的理由是出自我的需要。換句話說,父親生我、育我及至我結婚生子,在這46年來,我還是不怎麼瞭解他,不瞭解驅策他成就一生的內在動力是什麼?為此,我父成了我訪問的對象,一問一答,問我所敢問的、寫他所敢講的。
二、為了想要擴大這個人的影響
我為了要瞭解自己的父親,寫了這本書,但為了要擴大影響,又把相關人物的故事也寫進去。所以它像講一個人,又像講金峰鄉的事,或更像講原住民的故事。
不過不管怎樣,我的本意是為自己,目的是想要後起的原住民子弟能「頑夫廉,懦夫立」的惕勵罷了。
因為先父這一生除了在求學和事功上有不凡的成就,他的為人還有個特點,使我終身難忘。就如我在這書上說的:「想起父親的罵,可謂村人甚至鄉民皆知。就是有外人在,他從不假辭色。就我所知,他從不對他人如此,父親的公正性也往往反映在這個方面,不因為是自己的小孩就袒護包容。父親的愛罵也不是無端的駡,大部分的原因大概是因為好強的個性,與恨鐵不成鋼的心理所致!父親的好強就正如他常講的『我這一生只知第一,不知第二,別人讀書十分鐘,他就要讀十一分鐘,小抄隨時帶,走路也讀,上廁所也讀。』他的能幹就像我會忘了他是殘而不廢──缺右手的人,他對人生的認真,就像連鄉村辦的趣味競賽,他總是一馬當先。總之,他像是為勝利而生的人,所以他喜歡成績傑出的人,尊敬優秀的人。所以,他汎愛眾而親仁,他的可愛在此,他的正義也在此,所謂英雄惜英雄大概就是如此吧!」怪不得聖經上說「您要使您的父母歡喜,使生您的榮耀」,是有道理的。
三、因為留存了許多珍貴的照片和奬狀
我在那書裡附上了先父青壯以來的的舊照(12張)和績優奬狀(9張),使內容有了公信力,這在有奬作品的發表會上,審核單位特別強調了這一點。
我的父親是一位平凡的人,卻有不平凡的一生。
他無意著書立傳,但他的一生就有無數的故事。
因此我要寫他,這不啻是我的需要,也是排灣族難得的一章。
我為什麼要
寫我二哥
2017年9月我出版了舍二哥陳正輝(venaliw,1944-2012)的故事。我在他大去之日的前五天,我去加護病房探訪時對他說:「在我眼中您是偉大的,您的人生是精彩的,我要把您的人生寫成一本書,好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永遠記得您的好。」他聞後豎起大姆指表示同意。
一、因為若沒有這樣的二哥,我還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義人?
家兄一生為人平和善良、風趣幽默、善體人意也富於慈悲,任事耐勞也富於才華, 所以他的一生就充滿了許多故事。他雖然不是什麼特別顯赫的人,但他所經歷的一生都顯示出他的出類拔萃,尤其他對雙親的聽命,對兄弟的呵護,對妻子的愛護,他都做了最完美的詮釋。至於他對自己的本職教育工作,他做的可圈可點,對地方的貢獻也有目共睹。尤其他在課餘之後的農事勞動,可以說是超乎常人的標準,他揚棄了士大夫光說不練的虛驕身段,開創了比農人更像農人,比工人更像工人的光榮紀錄。我們這個家若沒有他,我實在不知我的人生還有什麼樂趣?我們這個村莊若沒有這樣的二哥,我還不知道什麼樣的人才算是義人?
二、因為思念所以才有此動念,因為感動所以才有此成書
我們四兄弟同樣是一個父母所生,為何他是那麼的不凡?這不凡的背後動力是什麼?為什麼做家事時他從來不讓我們操心,處處自己動手來做,絶不命令我們做這做那。在面對嚴厲的父親,他所表現的孝愛精神始終如一,這都是令人好奇的地方。尤其他晚年遭遇了不幸,但他所表現不怨天不尤人的態度,更添了他的神密氣質。我們家有這樣的人,我怎能掩面不顧呢?為了要想了解二哥這樣的人,他在世時便有為他撰寫回憶錄的計畫,正式啟動是在2002年他退休之年。
二哥在世活了69年,雖然他沒有創造出什麼豐功偉業,但他守住了做人的基本道理──以「愛人」刻畫了他的一生,還光榮了他的聖名趙榮的道業,為基督做了最好的見證。就像聖經上說的:「他沒有俊美,也沒有華麗可使我們瞻仰;他沒有儀容可使我們戀慕。他受盡了侮辱,被人遺棄;他真是個苦人,熟悉病苦;他好像一個人們掩面不顧的人;他受盡了侮辱,因而我們都以他不算什麼。然而他所背負的,是我們的痛苦,擔負的是我們的疼痛;我們還以為他受了懲罰,為天主所擊傷,和受貶抑的人。可是他被刺透,是因了我們的悖逆;他被打傷,是因了我們的罪惡;因他受了懲罰,我們便得了安全;因他受了創傷,我們便得了痊癒。我們都像羊一樣迷了路,各走各的路。」
所以歸根究柢我還是要感謝二哥,要是沒有他這樣的人生,這本書根本寫不出來,因為藉著他不平凡的一生,也才能勾勒出陳家(padrakululj拔路渦路勒)滄桑的過往和古意的鄉民生活。
1 警手:日治時期派出所裡的助手。
陳孝義
排灣族作家,族名guljyus padrakuluj。
擅長書寫家族歷史,著有《出大武山記-山中俊傑陳天成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