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Pulima焦點藝文
  2. Pulima藝術獎 原住民當代藝術的激盪

文/樂諾斯、高穗坪 圖/Pulima藝術節提供


原視界 2018-09-28

 

Pulima藝術獎邁入第四屆,原住民藝術家不斷累積的能量與精神,至今已成為藝術世界不容忽視的力量。本屆96件參賽作品中,視覺藝術首獎為武玉玲《脈動》,表演藝術首獎為TAI身體劇場《尋,山裡的祖居所》,評審團獎則由曾秉芳《語言的樣本》獲得。這三組得獎者皆曾參與過Pulima藝術獎,但不同以往的是,創作者們在近兩年改變創作手法,呈現出不同的藝術風貌。

本屆Pulima藝術獎21件得獎作品,即將在今年2018 Pulima藝術節期間展出,展期自11月3日至隔年1月13日,於台北當代藝術館完整呈現,千萬別錯過這場匯聚原住民藝術風貌的盛宴,感受Pulima藝術之美!

 

 

武玉玲x《脈動》

主要媒材:回收布料、棉線、鐵線、漂流木、銅線、種子、皮飾

作品介紹:

來自屏東排灣族大社部落的武玉玲,一直以來的作品形式精緻小巧,但這次擴張作品尺度,運用原住民傳統編織技藝,以毛線、回收的布料及金屬不斷地纏繞,勾勒出柔軟的律動線條,組成具有強烈份量感與溫度的作品。

 

《脈動》就像一連串自我敘事的展開,透過〈生命軸〉、〈我自己〉、〈黑色的堆砌〉、〈孕育〉、〈大地的心跳〉、〈女人與河〉六組裝置,緩緩道出來自部落女性內心的聲音。象徵女人在原住民的生命歷史中,扮演既溫柔又強大的角色,既是孕育生命的養分,也是傳承文化的重要推手。

 

 

TAI身體劇場x《尋,山裡的祖居所》

主要媒材:歌謠、舞蹈、音樂

作品介紹:

伴隨著強烈的鼓聲,在粗獷如大理石紋的飛白墨線所營造出的舞台布景中,舞者們跟隨節奏躍動,吟唱出悠揚嘹亮的曲調。在一步一踏間留下足跡,彷彿在探尋、記錄著人們所留下的歷史印記,帶領觀眾一同回到雲霧縹緲的山林,尋訪祖先神聖的住居,洗滌被塵世沾染的心靈,找回最初的族群記憶。

 

《尋,山裡的祖居所》是TAI身體劇場與法國藝術家羅蘭‧奧澤(Roland Auzet)跨界合作的新劇目。擁有豐富古典樂底蘊的現代打擊樂手,和深受部落文化薰陶的太魯閣族青年藝術家,在將近一年的合作過程中相互激盪,不同的節奏及文化脈絡,卻彷彿擁有某種共通的對話。在一次前往花蓮大禮部落的尋根之旅,奠定了本作「從現代走到傳統」的共同理念。

 

 

曾秉芳x《語言的樣本》

主要媒材:樹皮、礦石顏料

作品介紹:

藝術家曾秉芳長期穿梭城市與部落間,每次往來的過程中,由於文化衝擊的刺激,彷彿經歷了長途旅行的時差反應,使個體所感受到的時間及語言的線性流動中產生了斷點。

 

繼上屆Pulima藝術獎優選作品《沒有文字的語言》,曾秉芳繼續以語言為題材,提出《語言的樣本》,大膽改變慣用的媒材,選用樹皮、礦物顏料等傳統材質進行創作,企圖擷取抽象的語彙符碼片段,將之網羅在黑色的布面中,具體而微地檢視語言符碼的樣貌。從作品中可以看到如變形蟲般抽象的線條,在畫面中紛呈排列,像碎形圖案一樣有無限延伸的可能,語言也在此消彼長的輪迴中,形塑出人類社會的生活與文化。

 

 


Pulima藝術節

由「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創辦於2012年,聚焦於原住民族藝術,匯集既往能量、規劃未來發展,內容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音樂創作,及國際論壇等活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