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苡粟發酵了
  2. 七個為什麼 3D兒童族語節目新登場

文╱唐祖湘 圖╱七個為什麼節目提供


原視界 2018-09-28

「七個為什麼」是原文會節目部近期新推出的兒童族語教學節目,跳脫傳統節目的制式作法,將原本單純的教學內容,改以大量3D虛擬動畫呈現,讓角色更加鮮活並極具真實感,帶給小朋友們與眾不同的視覺饗宴。

 

說到兒童教學節目,你心頭浮現的樣貌為何?是老師站在講台前一本正經地比手畫腳,還是大哥哥大姊姊帶著小朋友唱唱跳跳?從今年9月24日起每週下午5 點,原視新推出的兒童節目「七個為什麼」,採用孩子們最喜歡的3D動畫結合攝影棚錄製,以創新的戲劇手法,將族語融入有趣的生活情境,製作規格之高,乃當前電視圈罕見,亦為兒童節目創造新的典範。

 

14年前就已做過族語教學節目的製作人森達斯表示,當年兒童教學節目多以棚內搭實景錄製老師與小朋友教學互動,但隨著時代改變,技術也已經進步提升,喜愛創新的她,不想要舊調重彈,因此加入3D動畫虛實合一的新奇元素,希望藉此增進小朋友學習的興趣。

 

提到再度製作族語教學節目的初衷,森達斯別有感觸地說,跟她年齡相仿的六、七年級生原住民朋友,成長過程中因為政策及環境因素,只能學習國語,導致自己的族語都忘得差不多,等到長大體認到語言之於文化的重要性,想要重新找回失落的族語時,也早已失去語言使用的環境了。

 

察覺到族語隨著世代增長斷層愈加嚴重,森達斯決定從人口數較多的阿美、排灣、泰雅、布農與太魯閣族語開始教起,每一族均錄製16集,收視族群設定在6至9歲的兒童與家長,希望在小朋友學習力最旺盛的時候,能夠多接觸族語,累積多一點單字詞彙,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上埋下文化認同的種子。

 

結合3D科技 傳承族語與文化

 

「七個為什麼」的靈感來自於所有南島語言中,對於「七」擁有類似發音,每一集以邏輯推理的概念,衍生出至少7個問題作為內容情節的鋪排,像是:「天上為什麼有彩虹?彩虹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有7個顏色?紅色要怎麼念?」等等。每一集預計教學5至6個新單字,雖然數量不多,但透過情境設計,期待讓小朋友不僅學會新單字,也能連貫說出完整的句子。

 

節目將以虛實合一,同時穿插真實與3D動畫虛擬角色的方式呈現。「七個為什麼」劇情背景設定為國小一年級的兩位同學,在學期間發生的大小事,其他角色包括真人老師,加上穿山甲、綠蠵龜、藍腹鷴、貓頭鷹、樹蛙5個臺灣原生動物,並因應9月開學季,衍生出各種故事,例如開學、選班長、上課、戶外教學等等,將小學生在學校與家庭中遇到狀況融入節目中,提高小朋友使用族語的機會。

 

專業團隊把關 務求節目高品質

 

「每一集都是全族語演出,對我來說是極大考驗!」森達斯笑說,排灣族是母語還尚可應付,但製作其他族語時就像鴨子聽雷,連自己都因此上了寶貴的一課。

 

為求內容傳遞正確,「七個為什麼」背後有一組實力堅實的製作團隊,劇中參與錄製的族語老師皆通過族語認證,並具有豐富的現場教學經驗。而幕後則有專業教材編輯群負責腳本語文校正,以及口語順暢程度的審閱,再經總顧問層層把關,務求用正確且生動活潑故事,點燃小朋友的學習熱情。

 

而節目的特色之一──3D動畫的製作,也讓向來喜歡接受挑戰的森達斯吃盡苦頭,「在做這個節目前,我對動畫一竅不通,但3D動畫是未來趨勢,總要嘗試新的製作方法,才能更加進步!」大膽嘗試後,她才發現從繪圖、建模到骨架都是大工程,光是設計每個虛擬角色喜、怒、哀、樂的表情,就花了將近半年時間。

 

投入這麼多的資源與心力製作節目,就是希望觀眾能有所收穫,森達斯衷心地表示,不期望小朋友看過後就能學會說族語,「只要有些單字能藉由節目烙印在心裡,他們願意開口說,那就是最好的回饋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