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飛魚嚮導
  2. Tahu生火吧 類實境呈現族語家庭日常生活

文/唐祖湘 圖/Tahu生火吧節目提供


原視界 2018-09-28

由原文會節目部製作的第一季「Tahu生火吧」,才剛傳來入圍金鐘益智實境節目獎的好消息,更加精彩的第二季規劃在10月開播。這次節目將以「族語家庭」作為主題,踏訪全臺部落,將不同族語家庭的推動實況,呈現在觀眾面前。

 

第一季「Tahu生火吧」節目以親子露營的方式,實境紀錄孩子與爸爸的互動,並在自然環境中體驗祖先的生活智慧。趣味真實的親子互動,在播出後獲得一片好評,並入圍今年金鐘獎,角逐益智實境節目獎項的榮耀。

 

雖然第一季親子露營的形式獲得許多迴響,製作人森達斯在第二季節目卻不延續先前的形式,而是改以「族語家庭」作為主題。森達斯認為,語言是文化的根本,民國106年《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通過,明定原住民族語言為國家語言,語言復振的工作刻不容緩,因此她便動念想以「語言」作為節目主題,以寓教於樂的方式為原住民族語言盡一份心力。加上第一季節目讓她深刻感受到,環境對語言學習與文化認同的重要性,於是更加堅定了她將節目轉型的決心。

 

三代同堂家庭  挑戰實踐全族語  

 

第二季「Tahu生火吧」深入偏鄉部落,真實記錄不同部落推動族語家庭的實際情況。前三集以高雄桃源區的拉阿魯哇族,以及那瑪夏區的卡那卡那富族的族語家庭為拍攝對象。兩族人口數均僅剩幾百人,族語瀕臨失傳,因此對於推動族語家庭具有強烈的危機意識。

 

森達斯表示,這兩個族語家庭都是三代同堂,拉阿魯哇族家庭的第一代外公——游仁貴,本身就是文化復振推行者,長期致力編纂族語字典與教材,目前也擔任原視拉阿魯哇語的族語主播。兩個年僅5、6歲的孫子與孫女,只要在家就被要求講母語,在外公嚴格要求下,孩子的族語都說得很流利,對於族群文化也相當了解。

 

另一個卡那卡那富族的家庭,第一代祖父與第二代媽媽都在做語言復振工作,剛開始推動「在家說族語」。家中幾個在小學念書的孫子,平常生活講中文居多,雖然會用族語單字自我介紹,但句子說得不太連貫。森達斯表示,之所以選擇這兩個家庭作為節目拍攝對象,便是想呈現已實踐說族語多年的家庭,以及正要起步說族語的家庭,兩者間的差異及碰到的問題,讓觀眾看到不同家庭間碰撞出的火花及狀況。

 

賦予闖關任務 挖掘兒童心聲

 

揮別第一季實境拍攝的模式,第二季將改以類實境的手法呈現節目內容。森達斯說明,除了如實呈現各家庭的生活情形外,也會根據小朋友語言學習狀況,各自指派任務。例如拉阿魯哇族的小朋友會接到搭車北上,到電視台找外公的任務,沿路上需與家人用族語對話,買票、問路則是使用中文,考驗小朋友語言切換與應變能力;而卡那卡那富族的小朋友則是要在指定時限內,學會用族語講出完整的句子以及部落歌謠等等。

 

「最重要的是,節目會以兒童視角呈現,而不是大人的觀點!」森達斯強調,她希望小朋友在節目中陳述自己的感覺。例如小朋友被要求在家裡只能講族語,若違反規則還會被懲罰,「但小朋友心裡的真正想法是什麼?大人的期待會不會造成他們壓力?這都是節目中想呈現的。」

 

為了給觀眾最好的節目品質,森達斯與製作團隊在正式拍攝前,會到各部落家庭拜訪至少2到3次,與小朋友聊天、建立信任感,並試著側錄,讓大人小孩習慣面對鏡頭。比起第一季需要花上更多事前準備時間,只為了寫實呈現族語家庭的推廣狀況。

 

「我最想傳達的是,連小朋友都可以這樣做,我們大人沒有理由做不到。」森達斯笑說,她現在回到家,也要求家人都要用族語跟她對話。森達斯希望透過節目的播出,能夠語言的復振注入新活水,「只要願意,從現在開始說族語,永遠都不嫌晚!」

 


以「族語家庭」作為主題,探訪說族語的原住民族家庭,並將不同族語家庭的推動實況,呈現在觀眾面前,希望能夠透過節目傳畢族語環境以及從小說族語的重要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