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住民族電視台歷經草創、僅幾小時的製播露出以及寄人籬下的困窘,在一步一腳印的學習與尋求突破之下,如今羽翼已然豐滿並昂然茁壯。一路走來,守望部落是始終不變的理念,更是振奮邁步的最大能量。

 

追溯原住民族電視台的創台歷史,必須將時光倒轉15年。2004年,當時原住民族委員會借重臺灣第一家電視台臺灣電視公司(台視)的豐沛能量,籌備建設原住民族電視台;一開始台視將原住民族電視台節目,先上傳到無線電視台共星共碟上試播,並與台視家庭台併頻,原住民族電視台的雛形趨於完備,直到2005年7月,原住民族電視台才正式在有線頻道開播。

 

擁有屬於自己的頻道,原住民族電視台喊出「看見原視界」的口號,要從部落出發,並與世界牽手,分享原住民的文化與感動。而與原住民切身相關的新聞議題,即為電視台最早誕生的內容;一反其他商業電視台以臺北地區的中心觀點為優先,原住民族電視台堅守為族群發聲的崗位,以部落時事作為新聞製作重點。當製播的能量具足,原住民族電視台進一步擴充族語新聞之元素,以中文與族語雙語並行,創下亞洲地區各族群電視台的先例。

 

「莫忘初衷,莫忘族群身份」,雖然原住民族電視台早期不得不「寄人籬下」,但同仁們仍舊鼓勵自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把握每一次學習他台製播技術的機會。電視台同仁們期待,族群電視台扮演的不僅是傳遞者的角色,同時也是交流的平台,讓族人們即使不出門,也能了解其他部落族人的最新資訊,藉此縮短族群間的距離,並拉近彼此的心。

 

原住民族電視台自2004年在他台播出,十數年的時光,電視台節目內容逐漸找出族群特色,現已擁有多位專業的族語主播,帶給觀眾最道地的族群資訊。

 

範圍遍布全臺

原鄉不再遙遠

 

2014年元旦,經過多方的奔走與努力,原住民族電視台漂流的命運終於畫下句點。回歸到原文會自主營運管理後,一方面陸續擴編補齊人力;另一方面,無論是在新聞型態或是節目型態上,也宣告正式邁入蓬勃發展的時刻。

 

一如新聞部的地方中心,除了原有的北部與東部新聞中心,也陸續在南投與高雄設立中部與南部新聞中心,完整全臺北、中、南、東部的新聞軟硬體設備,更能滿足各原鄉地區族人的媒體近用權,新聞訊息不再受到地域的隔閡。

 

讓電視台成為真正的族群頻道,是全體同仁共同的目標。原文會不僅成立族語中心,以語言實踐族群主體性,加上地方中心的設置,達到讓耆老們能就近在中心的攝影棚錄影,加快傳遞族語的速度。

 

隨著國內電視頻道的數位化發展,一向以類比訊號為主的原住民族電視台,必須致力數位化提升。原文會積極爭取無線數位頻道的設置,歷經漫長的修法與協商,於2016年取得無線數位頻道,也為原住民族電視台寫下新的歷史扉頁。

 

2009年八八風災,新聞部深入災區,為全國大眾提供現場即時狀況。

 

貼近族人

成為最嘹亮的部落原聲

 

除了製作豐富多元的節目內容,原住民族電視台為了更貼近族人,不以各電視台普遍採用的收視率作為標準,反而透過問卷調查、電話採訪,甚至深入部落舉辦焦點座談,與觀眾直接面對面,傾聽族人對節目內容的真實感受與建議心聲。

 

積極與努力的作法與回饋,受到族人的認可及信任,多年來也獲得許多海內外相關獎項的肯定。在原住民族電視台成立第5年,單元劇《看見天堂》即在第45屆金鐘獎入圍8項大獎,有多項節目也曾榮獲英國、加拿大等國的獎項鼓勵。

 

在2014年以前,原住民族電視台的營運在台視、東森、公共電視輾轉遷移,資深原住民媒體人經常自嘲:「原住民族電視台就好像我們的族人一樣,長年遠離部落,在外打拼。」

 

然而一如族人骨子底的堅毅性格,一路走來,同仁們堅強的適地生存,團隊成員的數量,也從占不到一個樓層,如今已擴及至整整兩層樓的辦公範圍。十數年來,原住民族電視台不斷茁壯,期待成為守護部落族人心中那道最輕亮的聲音。

 

節目《vuvu您很會》走進各部落探訪耆老,介紹部落知識與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