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在林惠娟餐桌上的讀物,是她多年來透過雙腳奔走、口語採集彙整而來的萬山魯凱語教材。看似對家鄉充滿熱情,林惠娟卻坦言,她從小對部落的連結或是認同近乎為零,直到遇見法籍語言學家齊莉莎,她才重新找回流淌在血液中對於自己根源的悸動。
出身於萬山部落的林惠娟(leeve kadhalae),國小就離開部落到都市生活,離家在外的孤單,讓她有一段不愉快的童年過往,也與部落產生了疏離。
「讓我重新找回對於部落認同的,是法籍的語言學家齊莉莎。」林惠娟滿懷情感地回想,在她輟學回到家鄉的17歲青春時期,與恩師的相遇過程。當時致力於臺灣南島語言研究的齊莉莎,來到萬山部落執行田野調查,讓當時閒得發慌的林惠娟禁不住好奇,總跟在齊莉莎的身邊,觀察她與部落耆老的互動。
恩師提拔
在訓練中找回族群認同感
在齊莉莎任務結束離開萬山部落後,她們倆人始終保持著信件的聯繫,直到林惠娟22歲那年,在中研院語言所工作的齊莉莎欲培養原住民人才,第一時間就想到當年跟在她身旁的那位年輕原住民女孩。「老師問我要不要去中研院跟著她工作,我想都沒想就答應了。」林惠娟笑著說:「當時我連中研院是什麼都不知道,還以為只是去替她拿行李,到不同部落工作而已。」
認為「原住民族的語言採集應該由原住民來做」的齊莉莎,透過一連串基礎語言學訓練,讓林惠娟以語言採集者的身分再度回到自己的故鄉。談起那一段時日,林惠娟說:「當時我根本聽不懂族語,但我用國際音標將受訪者的話語逐字逐句地寫下來,沒想到一年多之後,我竟然開始聽得懂族語了!」
語言如同文化的根源,自此在林惠娟的心裡扎根,在逐步的對談紀錄中,她吸收族群的日常生活與歷史故事,一步步地拉近自己與部落的距離。而當遇到不懂的詞彙時,林惠娟的母親就成為她現成的翻譯字典,也為她解開了在她心裡長達18年的謎團。
破解長年謎團
以繪本留存語言
林惠娟說,部落中有許多神話與傳說故事,其中最奇特的,是當神話故事終了,說故事者總會以一句咒語「poo! 'anocapecapecape 'anotakidhikidhingae」作結。
「在蒐集資料的這18年過程中,我都不知道這句咒語的含意。」林惠娟笑言,直到有次無意中將故事轉述給母親聽時,母親竟輕而易舉地回答:「這句話意思是『呸!乘著櫥架、乘著湯匙桶』,目的是希望故事情節別進入夢中與現實生活,因為這些神話故事都太過荒謬了。」
poo ! 'anocapecapecape 'anotakidhikidhingae
呸 ! 乘著廚架、乘著湯匙桶
長輩的智慧令她興嘆,而一年半前大女兒的出生,更讓她下定決心要將這些神話故事以繪本的方式長久留存。「我不希望她經歷跟我一樣的感受,明明是部落族人,卻與部落疏離得像是陌生人。」從疏離到重新找回認同,走過這十幾年的心路歷程,讓林惠娟深刻地感受到,語言是最能靠近原住民族文化與靈魂的核心。
林惠娟深知在萬山魯凱語瀕危的今日,振興之路迢迢,但是她絕不輕易放棄,「當初我是透過不斷地訪談、書寫,才開始跟部落有所連結,並學會萬山魯凱語,我希望可以將這些大量的書面資料整理出來,或許有一天,會有一位萬山部落的小孩,因為看了這些繪本而想要學會自己的語言,甚至更進一步地想了解自己的歷史跟身分。」
拿著去年底才剛發行的《萬山魯凱族咒語神話系列I-tapaatalivalrolo sakovo八層樓的男子會所》,這是林惠娟夢想的起步,未來陸續出版的神話繪本也將滿載著她最誠摯的寄盼,將族群認同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