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影像spotlight
  2. Qyawan 鏡頭記錄昔日的泰雅家鄉史

文/陳怡如 圖/小米影像工作室提供


原視界 2019-11-15

上圖:哈踴優豹帶著莎韻西孟認識過去在武陵的鄰居,眾人細述數十年前的往事仍歷歷在目,彷彿又回到過去的時光。

 

說起武陵農場,你會想到什麼?除了絕美風景,這裡更是臺中環山部落泰雅族人的家鄉。紀錄片《Qyawan》用年輕一代的視角,從耆老的口述故事中,拼湊出昔日故鄉的點滴。

 

初春粉櫻、深秋楓紅,還有優游在七家灣溪中的櫻花鉤吻鮭,這些是武陵農場的標誌性景色。但大多人不知道的是,在60年前,這裡曾是環山部落泰雅族人的家鄉,因被迫遷移,至今只能一輩子遙想武陵。在紀錄片《Qyawan》中,泰雅族導演莎韻西孟以鏡頭呈現這段消失的家鄉史。

 

貫穿武陵農場的七家灣溪,泰雅族稱為「Qyawan」,意指平坦的鍋,從這個名字可以想見武陵農場的地理優勢。在周圍環繞3千公尺高山的險峻地勢中,這裡是難得的平坦之地,加上鄰近溪水土地肥美,還有如桃花源般美麗的自然環境,泰雅族人在百年前便安居於此。

 

在日據時代,日本政府為便於管理,將鄰近的原住民集中到現今的環山部落,距離武陵只有10多分鐘車程。日本並未限制族人回到武陵,當時的族人在武陵仍有耕地和住家,大多數人常是兩地來回。

 

直到國民政府時期,為了安置開墾中橫的榮民,政府看中武陵絕佳的地理位置,因而與泰雅族人協商,並承諾會給予補償;但實際上族人是被迫遷移,至今仍未得到應有的賠償。就這樣,在1959年族人們離開生活一輩子的家,從此定居在環山部落。 

 

過去武陵農場鄰近溪旁因有7個家族,故將該溪命名為七家灣溪。

 

遙想昔日美好的

部落生活

 

隨著時間推移,如今擁有以前部落生活記憶的耆老們慢慢凋零,「現在大概剩不到5個。」曾任原住民族電視台記者,也曾負責公視紀錄片企劃的莎韻西孟,在8年前回到環山部落,開始拍攝家鄉故事。莎韻西孟用其擅長的影像創作,記錄耆老們的口述回憶,其中之一正是莎韻西孟高齡80歲的外公哈踴優豹。

 

紀錄片以哈踴優豹為第一人稱述說歷史,同時他也帶著莎韻西孟走訪過去住在七家灣溪的鄰居,追尋的過程,有趣味也有感傷。比如現在相當稀少的櫻花鉤吻鮭,以前數量多得驚人,還曾是泰雅族人的食物,「阿公小時候到溪裡玩時,鮭魚多到都會打到他們的腳!」莎韻西孟笑著說。

 

當大夥玩到傍晚時,有人聽到爸爸在遠遠的山上吹口哨,小朋友就知道今天捕到獵物了。回到部落,眾人分食,吆喝鄰居一起享用,不分你我的分享文化,就是昔日單純且美好的部落生活。

 

在片中,當莎韻西孟問起阿公最想念以前的什麼?只見阿公沉思一會兒,才緩緩吐出「自由自在」4字。現在哈踴優豹只要看到武陵農場的照片,就會想起以前無拘無束的童年,看著過去的部落地圖,眼眶就紅了起來。

 

莎韻西孟不僅是回到家鄉拍攝紀錄片,也到國小帶著學生一起製作部落立體地圖,與孩子們一起學習、認識部落傳統領域以及土地的故事。

 

歷史不能遺忘

以影片替族人發聲

 

「這對族人來說,還是很傷痛的事,」莎韻西孟說:「在那片土地上有他和爸爸、媽媽一起生活的記憶,曾經在你生命裡這麼有意義的事情,曾經在你生命裡它是一切,卻被硬生生奪去。」

 

莎韻西孟回想小時候,每次外公帶他去武陵農場都會到處比劃,介紹這裡以前是誰的家、那裡以前是大家遊玩的地方,「有時他講完就會一陣沉默,但我當時沒有放在心上。多年後我再回想,其實他很失落,因為那些土地是他以前的家,但現在只能憑空追憶過去的生活。」

 

對照現今政府給泰雅族人優惠,進入武陵農場可免付門票,更顯得諷刺,「這裡曾經是我的家,為什麼進來還要收費?」莎韻西孟感嘆的是,武陵農場裡有個文物館,講述過去老榮民辛苦的開墾史,「但卻隻字不提泰雅族是最先住在這個地方的人。」他沉沉地說:「文物館呈現的是政府的詮釋,泰雅族對土地跟生活的話語權卻被消音。我想要透過紀錄片找回真相、替族人發聲,我們應該要受到尊重,比如一個道歉。」

 

紀錄片尾聲,哈踴優豹看著黑板上的字句,緩緩唸出:「真正武陵人就是環山人,不是農場。歷史可以原諒,但不能遺忘。」透過《Qyawan》,不僅拼湊出昔日族人們的生活樣貌,也喚起這段塵封的珍貴歷史。

 

哈踴優豹到今日的苗圃果園,探訪昔日在武陵七家灣溪的鄰居兼玩伴。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