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飛魚嚮導
  2. 為部落撒下綠能種子 Kakudan時光機

文/陳怡如 圖/《Kakudan時光機》提供


原視界 2020-11-27

上圖:小米是原住民重要的傳統穀物,部落在小米田架設了一台「太陽能人型驅鳥器」,以聲響和視覺警示驅趕鳥類,取代捕殺。

 

兩度連莊金鐘獎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的《Kakudan時光機》,今年11月開播全新第四季。以大膽突破的「再生能源」為主題,從部落生活經驗出發,在老祖宗的智慧和現代科學間架起橋梁。

來到臺東達魯瑪克部落,這裡不僅是魯凱族的「勇士居住之地」,更是一個「綠能部落」。小型水力發電廠、太陽能板和風力發電樣樣齊全,領先各部落的綠能行動,全都在《Kakudan時光機》第四季節目中完整呈現。

 

Kakudan為排灣族語「文化歷史」之意,過去節目鎖定「式微文化」,探索部落即將消逝的珍貴文化。第四季以科普方式,介紹部落再生能源的應用,並鎖定青少年族群,讓年輕世代對臺灣再生能源能有更完整的認識。

 

製作第四季的初衷,來自日益嚴重的地球暖化問題。製作人恩樂.拉儒亂擔憂地說,以前臺灣氣候四季分明,現在卻四季如夏,「小時候部落在冬天時都會結霜,但現在就只有暖而已。」想要延緩溫室效應,就要善用再生能源,純淨的綠能不只有常見的太陽能或風能,還可以將自然或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循環再利用。

 

承襲傳統

也與現代接軌

 

雖然介紹新興的再生能源,但節目仍舊扣合Kakudan的文化之意。「我們從祖先的傳統智慧出發,這是我們的精神。」恩樂說明,像農地經過數年耕作後,土壤會因養分流失而貧瘠,過去部落便透過燒耕,產生大量草木灰,使土壤再度肥沃;還有利用檸檬做成天然酵素,取代化肥農藥,作物既能獲得營養,也不會汙染土地。

 

節目也介紹以植物和土壤製作的天然染料,像寄生在龍眼樹上的紫膠蟲,就是相當珍貴的紫色染材,古代皇宮嬪妃的胭脂便是紫膠蟲製成;在臺灣這塊小小土地上,有多達120種的土壤顏色!其他還有用廚餘取代石油、瓦斯,烹煮食物;南部跟花東部落夏天的炙熱天氣,更是裝設太陽能板的最佳位置。恩樂說:「像這樣善用部落生活周遭的材料,就不用浪費資源製作會汙染環境的東西。」

 

雖然節目從部落現有素材切入,但也希望帶入新知識,讓族人有所啟發。例如靠海生活的阿美族,常採集貝類,吃剩的空殼常常堆積一旁,或是當作垃圾丟棄。其實這些空殼放久會發出惡臭、汙染空氣;下過雨後,雨水和髒汙還會滲入土壤,影響環境衛生。因此節目介紹妙方,以高溫鍛燒貝殼製成貝殼粉,除了能當作清潔劑,也能加入油漆,粉刷在牆上就有抗熱除溼的效果。

 

 

設計實驗

淺白傳遞科普知識

 

「但要怎麼跟觀眾證明真的有效?我們就決定做實驗!」恩樂表示,帶入科學實驗,是第四季節目的最大突破。像是用室內溫度計分別測量有無塗上貝殼粉的房間溫度差,或是比較燒耕前後土壤pH值的變化,「我們應用再生能源提升部落生活品質,讓傳統跟現代互相學習。」恩樂說道。

 

在第四季的8集節目中,每集都介紹不同素材的應用,但恩樂坦言,最大的挑戰不是展現再生能源的使用,而是設計實驗。一來是要確認所有知識絕對正確,二來希望用淺顯易懂的方式,以隨手取得的材料就地實驗,而非一定要在實驗室裡用高規格設備。為此,製作團隊下盡苦心,邀請老師擔任科學顧問,雙方不斷討論,才敲定每次的實驗細節。

 

為了呈現更多年輕觀點,每集節目還邀請4至5位部落青年一起參與實驗。《Kakudan時光機》找來第二季拿下兒童少年節目主持人獎的薛紀綱回鍋,看中他大學就讀生活應用科學系的背景,帶領青少年做實驗更駕輕就熟。

 

這類型的科普節目,在原住民族電視台已至少睽違十年,才終於再現。恩樂說:「我希望每一季節目都可以帶給大家新氣象、新風貌,不要只是跑不同部落、介紹即將消逝的文化而已。這一次節目帶入教育和環保概念,期待帶動全民愛地球,也讓大家更了解再生能源。」當全球暖化已成為世界共同課題時,《Kakudan時光機》正發揮影響力,讓再生能源走入部落。

 

 


Kakudan時光機 

每週三晚上06:00首播
全球正面臨氣候危機,發展再生能源,減緩氣候變遷是地球公民的當務之急。《Kakudan時光機》第四季,結合科學、教育、原住民族觀點,帶領觀眾認識部落的再生能源及轉型應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