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年與自然環境共生,原住民族發展出一套生態智慧,不論是面對氣候變化、動物習性或植物利用等方面,皆有相應的山林知識與之共存。尤其昔日物資並不如現代社會豐饒,植物資源的應用便在先民生活中發揮重要功能,舉凡食、衣、住、醫療、信仰等,都可發現植物無所不在。
在未受漢人社會飲食文化影響前,芋頭可是原住民族的重要主食。因芋頭對環境的適應力極強,既耐旱、耐熱也耐濕,而且病蟲害少、栽植容易,不論旱田、水田、山地都可種植,是普遍的餐桌主角。除了食用,芋頭葉闊大且葉柄肥厚,能應急遮雨。排灣族人也會將芋頭葉搗碎,作為蜜蜂螫傷與蟲類咬傷的解毒劑。
雖然芋頭、小米、番薯是原住民著名的主食,但樹豆的地位也不容忽視,如阿美族、泰雅族、布農族也將樹豆視為主食。樹豆的蛋白質含量高,可以健胃整腸;若服用燉煮後的樹豆根,還有清熱解毒、止血止痛等功效;加上樹豆因含有鋅及礦物質成分,許多族群會食用以增強生殖能力。
外型與芋頭相似的姑婆芋,生命力極強,常見於潮濕環境。具有毒性的姑婆芋雖不可食用,但碩大的葉片卻用途極多。在野外,葉片能盛水、遮雨,甚至搭建臨時工寮、獵寮時,也常用葉片覆蓋屋頂以擋風避雨;平時,葉片則用於包裝食物,像族人狩獵完要分送肉塊,便會以姑婆芋的葉子盛裝。最重要的是,若不慎誤觸咬人貓、咬人狗,導致皮膚過敏,塗抹姑婆芋的汁液便能緩解症狀。
在沒有洗髮精、沐浴乳的年代,無患子就是清潔的最佳工具。無患子果肉含有皂素,以水搓揉會產生泡沫,能用於洗滌及清潔汙垢。且因其具有除汙功能,排灣族及馬卡道族便以無患子種子作為卜卦的神珠,應用在部落祈福或治病、占卜。布農族甚至會以無患子的名稱為孩子取名dahu,象徵健康強壯、多子多孫。
青剛櫟耐燃且火旺,就算木材潮濕也能燃燒,是日常柴燒及火占時常用的樹種。青剛櫟硬度夠,樹枝可做成彈弓,枝幹能作為長茅、鋤柄及刀把,樹幹可製成打米穀的杵,獵人也會用青剛櫟做成木樁捕捉動物,讓獵物無法脫逃;其材質堅韌到甚至能用作建築材料。此外,青剛櫟更是天然的灰色染色植物。
山棕因為分布普遍,在原住民族社會使用極為廣泛。其碩大的羽狀葉能製成掃帚,也是祭儀的布置材料。尤其野外小型動物如果子狸等,會食用山棕果實,獵人會依動物特性於山棕周遭布置陷阱,藉其果實誘捕動物。此外,山棕的嫩葉還有止血功效。
在布農族的射日神話中,以前天空有兩個太陽,某天有一嬰兒在太陽強烈照射下被晒死成為蜥蜴,嬰兒的父親與哥哥決定射日報仇,便以山棕葉遮擋陽光,並從葉片的空隙射落其中一個太陽。可見山棕的耐晒性之高。
卡那卡那富族會在颱風季過後舉行河祭,但因男性族服為醒目的紅色,為避免遭來不好的東西,男性會披上山棕製成的雨衣遮蔽;祭儀結束後,族人會將山棕雨衣以石頭壓住放置於河邊,以標示河段,告知河神這是今年族人捕魚的範圍,請河神保護族人安全且庇佑漁獲豐收。
血藤顧名思義其汁液為鮮紅色,可作為紅色染料。因為其莖強韌、有彈性,是綑綁物品的好幫手。特別的是,像魯凱族、排灣族等會在祭儀或婚禮時架設鞦韆,鞦韆的主繩即為血藤,顯見其韌性之強。
黃藤是原住民社會重要的藤材,生活中無所不在,像是背簍、籃子、頭帶、穩固房屋架構、固定陷阱等,都會採用堅韌且彈性極佳、可塑性高的黃藤。據說,過去獵人若上山沒有打到獵物,因不能空手而回,便會取幾條黃藤返家,作為日常應用的素材。黃藤的用途還不僅於此,其藤心味甘,可料理成湯品與沙拉,是常見的野菜料理。
野外求生如何辨別有毒植物?
- 有乳汁的植物如桑科、菊科,多少帶有毒性,切勿隨便採食。
- 碰到不確定的植物可先摘一片放在舌尖,若感到麻辣或強烈辛味,就不要再吃。
- 鳥類、野鼠或哺乳動物食用的野菜、野果,通常人類也能吃。在草食動物活動範圍,卻保持完好的植物不要採集,因為動物都知道那吃不得!
- 大家都知道絢麗的植物少碰為妙,但色彩鮮艷的野生蕈類不一定有毒,不過黯淡的蕈類也未必沒毒,所以蕈類都不要碰最安全。
—參考資料—
鄭漢文、胡金勝、胡琢偉(2016)。《布農族植物文化:解開布農族植物密碼》。臺東縣:桃源國民小學。
劉正元、邱碧華(2020)。《卡那卡那富族民族植物》。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語言與文化學士原住民專班。
魯丁慧、柯勇男、林聖峰(2011)。《排灣族之植物利用》。台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魯丁慧、陸象豫(2013)。《邵族之植物利用》。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吳雪月(2006)。《台灣新野菜主義》。天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