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娜伊谷是山美部落傳統漁獵場域,溪水如同連結臍帶的母親之河,不僅賜予族人溫飽,也緊密凝聚部落關係。安麗花說:「無論是封溪護魚、發展觀光產業,或者災後重建,都是為了讓族人能夠留在自己的土地上生活。」

 

嶙峋的奇岩怪石在溪谷中聳立,成群鯝魚自在遨遊。這條名喚「達娜伊谷」(Tanaiku)的美麗溪流,自古以來魚蝦豐富,是山美部落的傳統漁獵場,部落氏族各自擁有不同河段管理權,建立起嚴密且不可逾越的河川倫理秩序。

 

「自從八八風災後,這裡的地貌變化很多。」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村村長安麗花(Akuanʉ e Yasiyungʉ)看著眼前的達娜伊谷,語氣裡有著微微的感嘆。事實上,族人花費許多心血,一路走過封溪護魚、災後重建的蹣跚歲月,才讓長時間遭到人為及自然因素破壞到幾無魚蝦的達娜伊谷,再現如今溪水清澈、魚群豐富的樣貌。

 

達娜伊谷是鯝魚的故鄉,雖鯝魚幾度瀕臨消失,但在族人竭力復育下,滿滿的鯝魚再度優游。

 

取之有度,

吃多少就捕撈多少

 

在安麗花的兒時記憶中,父母常帶著兄弟姐妹到曾文溪主流河道捕魚,爸爸下水漁撈,媽媽在一旁協助,小孩子則在溪畔玩得不亦樂乎。「溪中有馬口魚、高身鯝魚、鯝魚等,尤其鯝魚是我們族人認為肉質最美味的魚種!」安麗花說。

 

在山間溪流漁獵,是鄒族人傳統生活方式之一,除了用漁網、漁叉、漁筌等捕撈日常吃食,鄒族還有一種獨特的集體漁獵行為──「封溪」及「毒魚」。為了在集體捕魚時確保漁獲數量,擁有河段管理權的氏族會聯合封溪3至5年,待河水中魚苗長成。之後擇定一日,所有氏族成員集聚河邊,用植物「毒魚藤」麻醉魚群,再大規模捕撈。「我們會在上游或石頭邊,將毒魚藤的根部搗爛流出汁液,水中生物接觸後會暫時麻痺、翻白肚浮起,族人再趁機撈魚。」安麗花說明,毒魚藤適量使用不具致命性,僅造成魚群暫時昏迷,不會影響河川生態。

 

封溪毒魚是為了確保集體捕魚時能獲得較大量漁獲,「我們會捕撈中、大型的魚群,體型小的魚就放回水中。」安麗花補充,「『大量』漁獲並不像現代以噸計算的巨量,早期沒有冰箱冷藏食物,主要還是以家戶人口可吃食的數量為基準。」在生活需求與自然環境間,鄒族人恪守河川倫理規範,取之有度,維持生生不息的平衡。 

 

達娜伊谷位於曾文溪上游,是山美部落的傳統漁獵場,也是鄒族人的聖地。

 

要找回環境生態,

也要發展觀光產業

 

但曾幾何時,達娜伊谷的魚群蝦蟹卻慢慢枯竭。1982年,阿里山公路正式開通,販售交易的觀念因此傳進部落。安麗花表示,外地人來部落以非法炸魚、電魚,甚至是使用化學藥劑「毒魚」的方式,大量捕撈達娜伊谷的魚蝦,「有些族人為了利益也開始效法,不僅破壞生態環境,我們原有的生活模式、河川倫理也受到衝擊。」

 

為了找回部落的環境與傳統,族人在1988年10月召開村民大會決議自隔年起,部落將依循傳統展開為期3至5年的「封溪護魚」。只是這次封溪不再是為了魚獲,而是要保護魚蝦已寥寥無幾的達娜伊谷,並同時發展部落產業。

 

位於山谷的山美部落海拔僅500公尺,不像達邦、樂野等中高海拔的鄒族部落能種植高經濟作物,部落產業發展受限,青壯人口難以留在家鄉生活。擁有秀麗風景的達娜伊谷,一直是部落最寶貴的資源,若能重建河川生態,部落未來能轉型發展觀光旅遊產業,在生態、環境與產業間取得平衡。

 

安麗花現為山美村村長,從小即參與守護達娜伊谷等行動。

 

即使是族人,

抓到也嚴懲不貸

 

山美部落封溪護魚,兼具發展經濟產業及生態保育的雙重面向,為臺灣第一個在居民集體意識下,主動發起河川自治公約的社區。族人決定禁止達娜伊谷一切漁撈行為,向公部門申請設置公告,只要抓到非法捕撈皆送警局法辦。為展現部落決心,草創初期15歲以上、50歲以下的所有族人,自發性組成達娜伊谷巡邏隊,風雨無阻地巡邏、護溪長達5年。

 

當時仍是學生的安麗花,放假回部落時也跟著哥哥姐姐參與巡邏隊,「這是部落共同決議的事情,大家都很自然地參與巡邏工作。」封溪護魚讓部落跨越世代鴻溝,年輕人積極參與部落事務,長輩也逐步交棒給年輕人。

 

「達娜伊谷不僅是我們的傳統領域,更是凝聚族人向心力的重要媒介。」安麗花表示,當年部落倡議封溪護魚時,生態保育觀念還不彰,以保育達娜伊谷作為發展觀光產業的效益,也是未知的賭注,「特別是河段管理權屬於各氏族所有,大家願意釋出權力,交由部落集體管理,是封溪護魚最重要的一步。」

 

1995年,達娜伊谷重新恢復生機,並以「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對外開放,不僅吸引上萬遊客慕名而來,為族人創造在地工作機會,部落更進一步組織山美社區觀光發展協會、嘉義縣阿里山鄉山美社區合作社,由部落共同經營管理生態公園事務。

 

達娜伊谷自然生態公園是全臺第一個憑居民自身力量,成功復育的地區。因其生態豐富、環境優美,現已是著名的觀光景點。

 

八八風災來襲,

再度重創達娜伊谷

 

但2009年的八八風災,重創部落土地財產,幾乎毀掉達娜伊谷好不容易積累的成果。「大水沖斷路、橋,山美部落成為孤島,達娜伊谷的鯝魚不見了,硬體設施也全毀。」安麗花回憶,面對一片狼籍的家園,部落氛圍低靡,有些族人甚至有災後創傷症候群,一聽見下雨聲就會恐慌害怕。

 

災後重建時,政府計畫將居於危險地段的族人,遷至山下永久屋居住,時任山美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的安麗花並不認同,「部落與達娜伊谷重建,需要每位族人參與。人都走了,我們重建也不再有意義。」

 

為了留住族人,部落幹部積極爭取在部落安全之處原地建立永久屋,並以過去部落同心協力封溪護魚的經驗,喚起族人面對災後重建的勇氣。「我們當初同樣面臨不確定的未來,這是我們的土地,我們一定可以撐過去。」他堅定地說道。

 

最終大部分的族人選擇留下,齊心重建部落,經過14個月的修整,達娜伊谷再度開放。如今,達娜伊谷的溪水依舊清澈,成群鯝魚悠遊,由族人擔任的導覽員,生動地向遊客解說這裡的故事,身旁的母親之河繼續潺潺向前流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