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天終於可以開窯了!花了近40個小時降溫,電窯仍透著熱氣,需要戴著手套才不會燙傷。打開電窯爐蓋,第一個映入眼簾的作品,是一盒盒粉橘色的陶珠。一層一層取出後更驚喜地發現,儘管是同一個窯燒製的,但每一項作品的色澤都有些許不同。Foday分享,如果是更大型一點的作品,每一個部位的顏色也都會有差異,而且無法事前掌控,是窯燒的驚喜與樂趣。

Afo’’也提醒,開窯的時候記得抱持快樂的心情,在心裡謝謝祖先保佑作品。

 

 

 

 

陶器如祭杯、陶壺等因體積較大,需靜置數日待水分蒸發才能燒製,否則容易在窯內爆裂,因此能放入窯中的只有第一天捏製的小陶珠。大型作品圖片是Afo'與Foday以前的成品。

 

Kimsoy正在將黃藤切下。

 

一行人來到Afo’和Kimsoy的田,這裡有各種阿美族會食用的野菜。雖然主要目的是採集黃籐,但沿路上Afo’信手就摘下不少野菜,像是龍葵可以解酒,也是加進泡麵的好菜。「牧草心在山上能幫助解渴,炒菜或涼拌也可以。」Afo’補充。

 

hewen吃完野菜牧草心的表情。

 

再走幾步路,一整排的黃籐出現在眼前。黃籐是阿美族男性從小就要學會採集的野菜,透過採集黃籐,可以知道他懂不懂用刀,不會採黃籐可是會被笑的。而黃籐也是祭儀等重要場合敬老尊賢的食物,是上等的菜。

 

Kimsoy示範如何削黃藤。

 

過去黃籐都要上山採集,因Afo’和Kimsoy年紀大了,便買植株種在田裡,想吃就可以採來吃。Kimsoy提醒,因黃藤刺多又倒鉤,削皮要特別小心。這對第一次採黃藤的hewen來說,是等級略高的任務啊。

 

先將黃藤的尖刺處理掉再帶回家。

 

藤心帶回家後要立刻處理,因接觸空氣後的藤心容易氧化變黑,必須先準備一鍋水,用手把表皮剝除後,將白白的籐心切成一段一段泡進水裡。Afo’分享黃籐是阿美族的珍饈,若小孩看到他在剝籐心都會很期待,「哇!今天的晚餐會很好吃喔。」

 

Kimsoy教hewen切藤心的刀法,且切完要馬上放入水中。

 

 

 

Afo’拿出Koreng準備蒸糯米飯。這個Koreng是Afo’自己捏製的,分成上下兩層,中間有小洞的陶板作為間隔,兩側有方便拿取的雙耳提把,外圍是象徵「海浪」與「母愛」的圖紋,如同Afo’為家人準備餐食的心意。

 

Koreng 阿美族的蒸鍋

 

糯米放入Koreng,再以快速爐加熱,不用半小時,2公斤的糯米飯就已經蒸熟,導熱快也是陶器的特性。

 

 

今天的午餐有藤心排骨湯、醃豬肉、糯米飯等蘊含阿美族文化的食物。這趟旅程的目的雖然是學習阿美陶的製作,但最後能以Afo’一家用心準備的食材作為收尾,不只溫暖我們的心,口腹之慾也獲得很大的滿足。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