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野菜的感覺如何?

 

我原本以為是像第一天要去山裡採,結果馬路邊就有很多,這樣是不是等於沒有人在專門種野菜,植物就真的是亂長,然後你要懂得去辨識,那認錯就麻煩了。現在應該只有Sama我比較認得出來,它的葉子很不規則,但我只會認第一種型態,其他變化型我就認不出來。這也是我很訝異的地方,同一種植物會長不一樣的型態,我以前沒有想過耶,這根本增加難度,自己去採一定會在野外中毒吧?

 

第一次吃石頭火鍋享受嗎?

 

石頭火鍋超好吃,讚!湯的鮮味完全不一樣。我原本想像是丟石頭下去煮,結果是把石頭燒完丟到水裡,我滿嚇到可以這樣料理,我從來沒想過石頭能這樣做,然後湯又真的很好喝。其實我口袋偷藏1顆麥飯石,想說以後可以對照著撿石頭,哈哈。

 

這3天有哪些讓你感受到族群文化的異同嗎?

 

我覺得是對時間的感受很不一樣,他們會認為這件事情本來就應該經過很長的時間執行,不像我們都想把時間壓縮,在這段時間挑戰能做完的極限。他們好像沒有那麼在乎效率這件事,這不是缺點,而是很自然而然發生,這是我沒感受過的。還有老師提到有白蟻就放木頭給牠吃,這想法很棒,用自然的方式避免牠影響你,但我想到家裡廚房的蟑螂,我該怎麼辦呢?在陽臺放食物嗎?這樣好像變成在養蟑螂……雖然還不確定怎麼實際運用在我的生活,但他講得滿有道理。

 

經歷這3天的學習有什麼感想?

 

即便我用完整的3天栽在這個環境,都還是很像觀光客,原住民還有很多生活智慧學不完,真的需要很長時間深入體會。但我有個疑問,如果這環境是大家都能接觸的類型,會變得很觀光,但如果有非原住民想學習,要怎麼接觸這些東西?就像有些原住民要回部落學習也是困難重重,所以這個門是不是有點窄?但它窄也是滿有道理,因為太開就像觀光類的豐年祭,又變成是一種表演了。

 

這樣的邀約,應該是一些常人能做的觀摩體驗而已吧?帶著戶外教學的心情,我萬萬沒想到這3天會是一個生存訓練營。

見到家屋外觀,以為是一般的舊草屋,令人訝異的是內部原始又齊全的生活空間,彷彿是歷史博物館裡的模型,最大的差異是這裡有著濃濃的生活氣味。用完午餐後,我還沉浸在遊客體驗的心情,老師卻說:「吃飯很重要,趕快吃飽要上工。」後來我才理解,每天打獵採集、生火吃飯就是生活最大的挑戰,喝下午茶的心態可會讓自己活不下去。

顛簸的山路上,我對下午認識花花草草的課程感到愜意又竊喜。沒想到雨後的山路濕滑,腳下新買的登山潮鞋根本不堪一擊,雖然一向自認體育細胞發達,在幾次腳滑後也不免小心翼翼。我看著老師認真介紹山中植物的名字與用途,只是我平常連人名都記不住,對這個項目一點也不帶希望。更慘的是接下來還要用鐮刀剖開藤蔓,且不能傷到藤心,讓早上連刀子都拿反的我差點心態崩盤。老師分享過,「觀察就是最好的教學。」但我卻怎樣都模仿不來老師的身手,面對這巨大的挑戰,火象星座的暴衝執著都衝了出來,我只能不認輸地繼續揮著鐮刀,可惜最後還是帶著一身挫折與痠痛而回。所謂「體驗」,果然是用身體去驗證的事啊。就像老師說,「很多人頭腦聰明,但是身體很笨。」我在這3天切身體會到什麼叫「想得比做得美」。

我可以每天開3個會再打個工,每天的時間都要經過頭腦精細安排,但在面對原始的生活,時間感變得截然不同。蓋房子花3、5年,植物生長也要數年,培養使用工具的體感更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我才知道原來時間用在身體上時,需要不斷重複、重複、再重複,沒有小聰明與捷徑,只剩下身體和時間。現代生活輕而易舉的吃喝拉撒睡,對前人來說是一輩子努力達到的目標,但我們卻不敢說自己過得比前人富足,知識之所以不等於智慧,正是因為「知道」與「體會到」完全是兩回事,而我們平常又花多少時間在培養身體感和感官的敏銳呢?

想到老師提到他被浪打到珊瑚礁上而滿身傷的經歷,我想我們的祖先世世代代努力、進步想要逃離身體傷害,沒想到卻進入這個精神傷害的時代。我無法評斷哪個選擇比較正確,只希望此行的體感經驗可以跟隨著日後的我,做出更多生活方式的選擇。

2022.06.08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