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拔1,500公尺、1979年全村通電、1995年開闢第一條聯外道路,這些形容司馬庫斯的數字,遠不及在搖晃的車子坐上3小時,上上下下繞過幾座山頭,帶著搖晃的身體感抵達部落入口來得實際。這個曾因地理環境而與世隔絕的部落,在30多年前因為發現巨木,成為炙手可熱的觀光勝地。

 

遊客們大量湧入,族人們也各自經營民宿,導致部落面臨相互競爭、感情不睦的問題。「如果持續下去,會毀了我們的孩子。」此念頭浮現在族人們的心中,於是在幾次的會議後,部落8戶人家決定一起蓋山莊、餐廳,並從2004年開始執行「共營制度」(Tnunan,泰雅族語「共同編織」之意)——土地共有、觀光共營。經過多年調整,目前分為文化教育、農業、觀光發展、生態環境、人事等9個部門,目標除了共同發展觀光,也要把獲得的資源挹注回部落教育、文化、醫療等面向,為下一代建立永續的概念。而整個部落分為三大會,處理不同層面的事務:部落議會(部落內部事務決策)、教會(信仰)、部落發展協會(公部門窗口)。

 

如今,部落的課題已非過去的人口外流,而是如何在觀光發展下,永續經營文化與自然。往年祖先翻山越嶺,找到寬闊土地留給子孫,當代的司馬庫斯族人,則以部落共營的方式,持續守護這片土地與族人。

 

觀光是司馬庫斯的主要產業,在這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個人各司其職,都是不可或缺的鏍絲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