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庫斯以巨木*聞名,到底巨木是怎麼被發現的?沿途風景和泰雅族的遷徙歷史、產業有什麼關係呢?走在族人們的傳統領域,從各種細節解鎖司馬庫斯吧,出發!
*「神木」是外來說法,當地族人以「巨木」稱呼。
在步道的碎石坡向外看,這一片是部落的傳統領域,由泰雅族人守護這片土地。前方的番社跡山,高度約1,500公尺,有些緩坡是泰雅族人曾經住過的地方,族人也在這一帶和日本人打仗過。
沿著底下的Tqzing(塔克金溪)往源頭去是大霸尖山,泰雅族人的遷徙路徑便是從大霸尖山順著溪流到司馬庫斯,再慢慢往下擴散。所以前山(尖石、那羅)的人若說:「我是從Smangus來的」,就是這個原因。而Tqzing也是大漢溪的上游,我們保護部落生態,也是在守護石門水庫。
通常山徑上若有特別「乾淨」、沒什麼雜草的緩坡,代表常常有人在此地活動。每當族人要下去溪谷或移動到對面的山,會先集結做禱告、整理裝備和食材,因此山徑才會有些雜草較少的地景。
這一片地原先沒什麼樹,族人便在此種植柳杉,可以作為做步道修繕的材料。
另一個大量種柳杉的地方是司馬庫斯部落下方,早期部落家戶都有種植水蜜桃,但經過部落討論、決議,水蜜桃應該種在緩坡跟不受颱風影響的地方,於是就改種柳杉,這些樹木也能留給後代蓋房子時分配使用。
Tayux是「休息」的意思,Raga則是指「楓樹」。這個地方是由5個勤勞的兄弟Talah、Temu、Ahok、Miquy、Yukan開墾,他們各有所長如農業、體育、音樂、編織等,而司馬庫斯部落的人是Miquy的後代子孫。
發展水蜜桃當經濟作物前,司馬庫斯部落主要是種植香菇。香菇採好後要烘乾,方式有兩種,一是用放在工寮右邊的烘乾設備;另一種是天然烘乾法,先挖一條溝放入鐵桶,將木頭放在鐵桶裡面以高溫烘乾。現在機器已經移除,僅剩空蕩蕩的工寮。
我記得3歲的時候跟著爸爸、媽媽,從新光部落背著香菇菌種到這裡。小時候都會在這邊吃山豬肉,吃完就長大了。
在2021年因疫情封園期間,部落男孩子花了幾百萬買木料,用卡車和人力輪流將棧板運進巨木群。搭建步道的用意是保護巨木根部,避免遊客直接踐踏。
YAYA是「巨大」的意思,這棵巨木大約2,500歲,有45公尺高。能長得這麼高大,原因是這裡位於背風坡,又靠近水源,提供巨木生長的優良環境。
巨木群步道有一部份為族人的獵徑,過去族人打到獵物,會利用天然的冰涼河水冰鎮獵物,因此河水會帶有獵物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