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對原住民獵人的認識是什麼?

應該是幾乎沒有認識,我完全搞不懂現在還有人在當獵人嗎?之前去不老部落有原住民帶我們走山路,經過某個地方有陷阱,他請大家不要靠近。那時候有稍微認知到好像可以透過陷阱抓獵物,但可以用獵槍嗎?或是可以追捕獵物到什麼程度?我完全不了解,「獵人」這兩個字離我很遙遠。

 

認識獵人後的想法是什麼?

在今天之前,如果講到「獵人」,我想像是一個人戴著太陽眼鏡,拿槍在山裡狩獵,很酷的畫面。我們不會問獵人為什麼要狩獵?會狩獵什麼獵物?狩獵完後怎麼處理?獵人的目的是什麼,接著會做什麼事?我們好像都不會問這些問題,而今天就有解答到這些潛藏的疑惑。

有兩件事讓我很印象深刻,一是老師說獵人應該是生態環境保育的一環,沒有獵人抓捕山羊、山豬等,這些物種過度繁殖也會破壞山林環境。但因為獵人是「人」,我們會覺得保護生態環境要把「人」的因素排除,這回應到我研究的道家思想「無為而治」,其實不是要人類不干預自然或不做事,而是人類做事要符合自然規律,所以「人」也是自然很重要的一份子。今天跟我學的道家思想很吻合,帶給我一個新的認識,同時也很認同這種觀念。

第二個是在獵寮撿柴時,老師一直告訴我現在能撿到這些木頭,都是他半年前就把樹砍下來,預先準備好,不然臨時要燒柴哪來樹枝可以用。所以不管在哪裡生活,人要生存就是要提早規劃,我們都以為在大自然生活很原始、結繩記事,有幾件事情做,就打幾個結,什麼事情都不用擔心,但並不是這樣。

老師還說現在有很多山老鼠,而獵人對於這個區域很清楚,如果山中出現陌生人,獵人會知道這些人來做什麼、把這些人趕走。獵人不只是在山裡找獵物,同時也是保護環境的人,這是我體會到很不一樣的觀點。還有以前以為做陷阱很簡單,但沒有,做一個陷阱很困難,要事先準備好多工具;而且在特定季節不抓獵物,因為夏天獵物很快腐爛,冬天才會是狩獵的季節。我們一般想像狩獵完好像現場就吃了,也沒有,還要帶回來和部落族人分享。我原本對獵人的行為模式毫無概念,今天終於有大致輪廓。

 

你在獵寮外睡得很沉,原本就是這麼活在自己世界的人嗎?

哈哈哈哈哈,今天有累到,才會躺下就睡著了,平常不是這個樣子。因為早上是我的睡覺時間,只是爬山一直在動,很有精神,但一坐下睡意就上來了。

 

吃野菜跟原住民醃肉的感覺如何?

我姑丈在山上有一塊地,有時候我們去找姑丈,他會教怎麼摘地瓜葉,但今天是完全不一樣的體驗,比較像是在這地方才能吃到的東西。像藤心我完全沒吃過,也從來不知道刺蔥是什麼,但我滿喜歡那一鍋野菜,喝起來很順口。反而是有點被醃肉味道嚇到,很多發酵食物像韓國泡菜為了讓一般大眾喜歡,加很多調味料,但醃肉是很原始的味道,酸酸腐腐的,後來有比較能接受,但沒有動力再去拿起來吃。其實我以前看到的都是烤山豬肉,本來想像的原住民食物就是烤山豬肉,不知道有醃肉這種東西。

 

今天最困難的部分是什麼?

我覺得是拿刀子,看老師手起刀落、輕鬆寫意,但實際操作要用好多、好多力氣。幸好我這兩年有在健身,如果是以前的我應該什麼都砍不爛。現在的人都太文弱了,在自然的環境生活力氣要很大,才能完成這麼多的任務。

 

今天有感受到厭世的情緒嗎?

完全沒有,累到連一頓普通的晚餐都覺得好好吃。

道家哲學對人類文明社會有很多的批判跟反思,老子說:「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天道運行的原則就是太多的東西要減少,太少的東西要增多。在老子的觀察,宇宙之間有一個平衡點,所以人類生活應該要避免製造極端,應用在現代社會就是避免過度發展經濟。不是不能發展經濟,而是要在合理的限度,並且能跟自然運作配合。這三天應該是讓我反思平常在都市生活的樣態是不是好的方式,人類最後只能夠變成這個樣子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