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過原住民家屋嗎?

以前讀文學看過學術上的「家屋」,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空間,甚至是塑造人格、性格很重要的場域,不像「一間房子」是一個客觀的物件,而是有人在裡面互動,共同構成有歸屬感的地方。

早上一看到家屋的想法就是沒有桌子,跟我的生活很不一樣,還看到烤火的地方,我從來沒有想過「烤火」可以出現在家裡,尤其在城市更不可能,這讓我開始想像以後如果隱居山上,會住在什麼樣的地方。而且我之前對原住民家屋比較沒有具體的想像,不清楚構成家的核心、凝聚大家的東西是什麼,今天上完課了解到「織布」是很重要的一環,這也是最打動我的地方。

 

 

織布課哪一部分最打動你?

就是泰雅族婦女織布,不單純是織布行為,而是透過織布凝聚起整個族群。形式上女人織布是聚在一起聊八卦、聊是非,但實際上每個女人擁有自己的一套工具,不同地域有各自的織紋,這些好像都是讓他們區隔「這是我的家庭」、「這是我的家族」,甚至「這是我們泰雅族」的方式,是泰雅族人構成一個家的歸屬感的重要條件。

我到不老部落參訪也有看到族人在紡織,有一些泰雅族婦女坐著操作「機器」,但跟我今天看到的織布箱長不一樣,有很多線像是曬米粉,鋪在一臺很長的機器上,他們就在上面紡織。雖然之前就有看過,但我不知道織布對族人來說是這麼重要的事情。

 

  

 

織布這件事有引發你想到什麼嗎?

我之前有跟一個外國朋友討論,他有點不能理解為什麼臺灣人見面一定要約吃飯。我們跟朋友約見面聯絡感情,好像也沒有什麼特別的活動好做,不像泰雅族會一起織布,我們只會一邊吃飯、一邊聊天,建立情感的聯繫。倒不是說吃飯跟織布有什麼品味高低,只是覺得很可惜,我們漢人沒有類似泰雅族會聚在一起織布,甚至是產生榮譽感的事情,我想不到漢人有什麼行為可以跟織布比較。

因為我是巨蟹座、很顧家,我對於家庭有很深的情感跟歸屬感,有時候就會很困惑要怎麼讓我的家庭更有凝聚力。加上當老師有個重要課題是班級經營,要讓班級成為有向心力的團體、對這個班級有榮譽感,但現在小孩越來越難培養,大家都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個體。今天就有想到這有沒有可能變成班級經營的方法,跟同學說我們一起來做一件事情,只是還沒有一個具體的想法。

 

織布的感覺如何?有什麼困難的地方嗎?

這3天我最期待就是織布,因為我對手工藝還算拿手,而且有興趣學習,我的天性就是喜歡畫畫跟動手做。之前教會有買刺繡的東西,只是好玩、做做看,但我就跟他認真起來,我心想要秀出一個嚇死人的貓頭鷹出來,所以看到課程表,就覺得織布可以挑戰一下。    

不過今天讓我很意外的是織布前還得先完成一個工具。女生的織布工具是男生做,所以工具算是現成的;但是男生只是要織一小段布,還得花這麼多時間把工具做出來、削成你要的形狀,再把線架好才能開始織。比較困難的是削竹子做工具,因為平常長輩不會給你刀子,叫你削一個竹筷出來,人生中不會有這種事情發生。今天體會到削竹子跟平常削鉛筆完全不能比,要用更多力氣,還要掌握角度,不然會歪掉,或者根本削不到任何東西。

 

今天帶給你哪些收穫?

實際動手操作的能力是一回事,更多是從認識他們的生活方式,思考可以怎麼運用到我的生活。像織布有分男人的織跟女人的織,這件事就很不一樣。在現代社會性別平權的觀念來看,不會有什麼男人能做、女人做不到,或是女人能做、男人不能做的事情。這看似只是一種傳統文化倫理,但今天我們剛好發生你很佩服我織的布,但我看你們女生織布工具才覺得好複雜、好厲害的狀況,反而因為各自有不同的工具跟規範,而能夠互相欣賞、崇拜,祖先的用意會不會就是讓我們維持家庭關係的和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