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家屋遺址的心得?

我一直很害怕耶,因為這裡家屋底下是有埋葬祖先,阿惠老師偷偷跟我說:「我雖然住在這裡很久,但我很害怕挖到。」但我很佩服老師都分得出來挖到哪裡,我怎麼看都覺得全部是碎石堆,後來才逐漸理解房屋構造的邏輯,例如連續挖到大片石塊是靠牆的地方,碎石塊是塞石板縫隙的,只是我還是不知道牆面深度怎麼判斷,到底要往下挖多深?

挖的過程我一直在想重建工程要花上多少時間才能完成?我是很需要目標的人,會按照設定的目標完成事情,像重建家屋這種沒辦法確切知道進度的事情,會讓我沒有方向。

 

這兩天接觸滿多性別/階級分際的族群文化,你有什麼看法?

身體結構會影響能做的事情,前人們也是這樣依循,但這樣的分工很容易被概括談論和貼標籤。而且在原住民族社會裡,除了性別分工,還有很多階級制度的限制,如果不是我今天在這個地方聽他們說這些事情,我一定沒辦法想像。像過去聽到原住民加分議題,會無法同理地思考這個制度好壞,經過這2天比較可以設身處地思考原住民的處境。

 

為什麼對今天的編織特別上癮?

對我來說,編織不算是一件有趣的事情,而是做完後會有成就感,想要再編一個。我喜歡編織時專注的狀態,無法再想別的事情,當你全心全意做一件事,可以逃離一些煩惱,但說不定我熟練後就沒辦法達到這樣的狀態。

像我今天編到一半發現紋路亂掉,那時候腦袋就崩了,怎麼有人有辦法做這個東西!想到族服的模樣,要編這~~~麼長,排灣族媽媽太偉大了。

 

如果可以選擇,想當排灣族男生還是女生?

雖然排灣族女生有許多辛苦的規範,但是不論族群,我喜歡女生這個身份、想當女生;但又會覺得當男生很方便,像排灣族男生就不用擔心「叮叮噹噹」的。

*排灣族女性服飾的金屬碰撞聲。

 

喜歡吃排灣族傳統食物qavai和cinavu嗎?

我腸胃不太好,不是很能吃糯米,吃起來覺得qavai的皮太厚、肉太少,有點像我沒有很愛吃的鹹湯圓。但我滿喜歡cinavu,芋頭粉有一個意外的口感,不過今天做的味道比較淡,之後好像可以多一點調味,因為我是重口味的人。還有cinavu有用五節芒包,手不是很容易割傷嗎?所以我心裡很疑惑不能換別的葉子嗎?

 

晚上和老師們聊天的感覺如何?

Mani說他們的團員有一些不是舊筏灣部落的人,卻願意一起為部落做這件事,原因是為什麼?還有Pacak說要找到一群頻率相同的人一起工作,很不容易。聽到這些我非常有感覺,因為我現在身為「獨立音樂人」的狀態,身邊伙伴也是需要時間慢慢認識、合作,頻率對了才有辦法一起走下去,切身感受要找到這樣的人真的很困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