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英傑的家族土地因久未使用,又歷經1959年八七水災,山林滿目瘡痍,在他2000年返鄉時這裡是一片草木叢生的祕林。起初,潘英傑只是想要回到山林居住,過上幽靜的日子,雖然從未學過景觀設計,但為了打造宜居環境,仍費盡心思思忖這片土地的用途與功能。返鄉不久,潘英傑與愛蘭地區的巴宰族人熟識,進而開始學習巴宰語言與文化,他也將這片山林地修築為「巴宰原鄉」,要在這裡留下巴宰族群的故事與痕跡。
以前沒有塑膠袋時,葉子可以用來包菜、包魚、包肉。學校老師都會說姑婆芋有毒、不要碰,潘英傑老師提醒,姑婆芋的葉子無毒,真正有毒的是莖裡的汁,如果在野外被野蜂叮或是蟲咬,可以用姑婆芋的汁以毒攻毒,便能消腫。
左為姑婆芋,右為芋頭。
芋頭(dukun)跟姑婆芋長得非常像,但有一個分辨方式。把水灑在兩者的葉子上,芋頭葉子上有細毛,水會形成水珠狀;但姑婆芋葉子上的水則會散開,略為停留、附在葉面上。
埔鹽的果實外有一層類似「鹽巴」,吃起來鹹鹹的。以前原住民族在山上若沒有交換到鹽巴,也會用埔鹽代替。
牛角藤的外觀算是非常好辨認,在山上如果口渴,可以吃牛角藤的葉子止渴。這也是一種中藥材,有消腫功能。
秋海棠的莖多汁,也有助於止渴。
早期社會中,龍眼樹也是經濟來源,鄉下地方會把龍眼拿到市區販賣,換取生活用品。就像許多農家養雞,但一年卻吃不到幾次雞肉,都是拿去賣錢,只有重要的日子,或是親戚來訪才能享用到雞肉。
只要看到龍眼樹,就知道這附近以前一定有人居住喔!
山棕對高山原住民而言有許多用途,例如做掃帚、擋風避雨;對巴宰族來說,山棕的粗葉更是在溪邊抓魚時,最適合串魚、串蝦的神器。
因為鹿喜歡吃構樹的嫩葉,非常適合養鹿,所以構樹又稱為「鹿仔樹」。構樹皮富含纖維,是製作紙漿的好原料,以前族人會剝樹皮拿去交易。
江某樹的葉子烹煮後可以解咬人貓、咬人狗的毒性,但特別的是,江某樹除了是山裡的緊急解毒劑,更是族人小時候的玩具。小朋友會把葉子拔掉,將莖的彎折處為軸心,用手指轉動整支莖,看誰的先掉下來就輸囉。
如果要跟別人PK,記得要找彎曲角度越斜越好!
阿娜娜又稱為「刺蔥荔枝」,果實是族人經常食用的水果,尤其在埔里更是超級夯,有著「水果王」的美名。
桫欏是史前植物,在電影《侏儸紀公園》有出現過,是一種造景植物,族人沒有使用過的紀錄。
青苔是巴宰族人眼中的綠絲綢,也是平埔族群最喜歡吃的大自然美食之一。族人會採集生長環境沒有汙染的溪谷中,攀生在石頭上的青苔,收集到足夠數量後,泡浸在池水中反覆攪動,待雜質清洗乾淨,就能用來涼拌或煮湯,既健康又美味。
走馬胎性質非常溫和,既不燥熱,也不陰涼,非常適合在感冒時熬湯作為補品,或是取其葉子燉雞湯給做坐月子的婦女食用。因為非常養生,又稱為「巴宰人參」。
除了常見的山豬陷阱,潘英傑老師也教Adoor製作抓蝦與抓竹雞的陷阱,這都是族人以前獲取蛋白質的方式。
在沒有塑膠出現前,傳統的蝦籠是用竹編。
族人會把引誘蝦子的食物放在籠子底部,蝦子聞到香氣游進來覓食,就再也出不去。以前抓蝦子是將米糠和米飯一起烘烤,味道非常香,能吸引蝦子爭食。現在生活講求方便,烤土司的香味就可以囉!
竹雞陷阱:有別於山豬陷阱布置需要偽裝、減少人為痕跡,抓竹雞的陷阱可以大喇喇地擺著,是因為山豬非常聰明,不僅知道要避開人的氣味,還會避走人為痕跡多的路徑,而竹雞則是會傻傻走進人類為牠鋪的路。
山豬陷阱
我們祖先疊石牆的智慧是用7顆石頭圍繞1顆,這樣的堆疊方式能夠穩固石牆與後方的土石,就不容易崩壞。這些經歷過921大地震還沒有倒塌,就明白它有多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