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會製作的旗艦型音樂節目《吹過島嶼的歌》,再度跨出海外,隨行採訪世界南島語族的音樂家巡迴表演。節目記錄各個南島語族與臺灣原住民族音樂人的交流、互動,用音樂重新串連南島民族失落已久的連結,激盪出創新火花。
《吹過島嶼的歌》是國內首度以原住民族觀點,敘述臺灣音樂發展的優質節目。前三季分別以不同年代原住民的歌曲及創作故事、經典的原住民族專輯、前進菲律賓與紐西蘭探索南島故事等主題,帶領觀眾從多元角度聆賞原生音樂之美。第四季突破現有格局,讓悠揚的樂聲不只「吹過」臺灣,還跨洋至歐洲拍攝,以更寬廣的視角,深入介紹原住民的音樂。
六組音樂人交流
串起南島民族連結
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南島語族,五千年前從臺灣這個小島出發,將原住民文化、語言以及音樂帶向世界各地的島嶼。三年前,超過百位南島音樂人跨海參與《小島大歌》專輯錄製,並受邀參加世界各國音樂節的巡迴演唱。《吹過島嶼的歌》第四季即跟隨這條南島的音樂航道,從歐洲7國24個城市,一路漂流記錄到臺灣,讓臺灣與南島的音樂人共同展開音樂航海,呈現嶄新的對照觀點。
節目製作人兼主持人Ado阿洛說明,第四季共有8集,自明年1月播出,前六集分別介紹一組臺灣與南島音樂人的故事與交流,最後兩集則將南島巡迴最終站──回臺灣開唱的感動時刻,以及巡迴歐洲表演精華,透過影像如實重現。
節目製作團隊跟隨南島音樂人的足跡,在歐洲拍攝大量的素材。阿洛透露,節目將以類紀錄片形式呈現,不光是介紹兩位音樂人的生命故事,「每集將各有不同的主軸,並以兩兩相對的模式,傳達兩位音樂家的經歷與成長脈絡,透過歌聲及樂器,碰撞出燦爛的互動火光。」
例如,有一集將以「女性音樂人」為角度,介紹馬來西亞婆羅洲女音樂家Alena與排灣族創作歌手戴曉君的故事。阿洛分享安排這兩位音樂家同框的原因,「Sape(莎貝琴)是在婆羅洲原住民的傳統樂器,Alena是首位將這項樂器結合唱歌,並打破『Sape是男人的樂器』的第一人;而排灣族部落沒有勇士歌,擁有中性嗓音的戴曉君創作勇士歌,並為了此曲率領女性族人跳舞。」兩者重新為傳統文化演繹出不同風貌,並展現女性音樂人豐沛的創作力,以及對部落文化的深厚情感。
南島語族原住民常利用竹子製作樂器,以人聲與大自然的聲音,譜出優美的旋律。來自索羅門島的Charles是竹子樂團音樂人,旮亙樂團團長少多宜則致力於發揚阿美族竹炭音樂。20年前,兩人各以表演者與觀眾身分,參加臺東舉辦的第一屆南島音樂節;過了20年,經由節目安排,Charles來到少多宜的臺東部落,兩人坐在大樹下,彈奏著竹樂器,用吟唱與海洋、風對話,重新開啟難得的緣分。
闊別五千年
把音樂帶回原鄉
另一組紐西蘭毛利人Jerome與排灣族古謠傳唱者桑梅絹,前者擅長用貝殼、竹子、葉片製作自然樂器,後者則有一副震撼靈魂的歌喉。阿洛形容他們屬於自然派音樂人,有著「從土壤裡長出來的聲音」,兩者的搭檔演出和諧動人。此外,還有多組音樂人搭配,如澳洲南島民族饒舌歌手Mua Power與臺灣首支原住民拉丁饒舌樂團BOXING、馬達加斯加Sammy與布農族王宏恩、來自復活節島 Rapa Nui與太魯閣族音樂人,均有著相似的特質,在交會時擦出美麗的音樂火花。
阿洛坦言,在歐洲巡迴演出時,要同時記錄各個音樂人的畫面與訪談已非常不易,安排南島音樂家來臺拜訪部落的難度更高。儘管錄製過程步步艱辛,但令她欣慰的是,每組音樂人彼此認識各自的文化價值,並用音樂表現出的深層交流,比原先預期的更加精彩與動人。
南島巡迴最後一站,回到臺灣開唱,是第四季節目的最高潮。語言系出同源的南島音樂家,雖然來自不同的國籍,但在五千年的離別之後,共同走向世界,又再度回到臺灣。這群熱愛族群與生命的音樂人,站在同一個舞台演出,將充滿自然風味的音樂傳送出去。阿洛熱情地說:「期待這場奇妙的音樂文化紀錄,能讓大家認識臺灣原住民與南島的淵源,也讓世界聽見南島島國連綿不絕的聲音。」
每一集介紹兩位來自不同南島語族國家的音樂人,他們以音樂作為交流工具,更藉由音樂看見彼此的文化價值與族群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