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打開原視界 - 國際視野
  2. 土地與人權 全球原住民族的共同難題

文/凃心怡 圖/ITA看世界提供


原視界 2019-09-14

上圖:原住民傳統領域蘊藏自然資源,隱隱政府與財團開發。

盤點2018年原住民族的環境與人權抗爭之路,大多都與土地有關。其中在北美洲、南美洲及亞洲等超過11個國家的原住民族,皆面臨迫遷、環境汙染、經濟生活破壞等困境。族人不僅發起抗爭,也走入國家體制,爭取原住民族生存的空間,盼望獲得外界的重視。

 

原住民族人穿著族服、手持標語,在城市遊行抗議;或是在保留區搭起帳篷紮營,堅守傳統領域。多年來,世界各地原住民族的土地因為富含礦物、石油、水等自然資源,往往在未經完善的諮商及取得族人同意下,就逕行開發。

分析世界各國原住民族人走上街頭的抗爭事件,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執行長陳旻園,歸納出主要原因──土地是所有問題的核心。陳旻園認為,由於過去原住民族生活的領域,多數都非國家發展的核心地帶,但隨著時代變遷,自然資源越來越短缺,「而現今自然資源最豐沛的地方,就是原住民族人所居住的地方。」

 

傳統領域面臨不當開發危機,人民發起抗爭捍衛權利 。

 

資源開發

侵占原住民領域

 

如同2017年的臺灣,亞泥申請花蓮縣新城山礦場礦權展延20年,經濟部在短短3個半月即核發通過,引起廣大的爭議,起因在於亞泥礦場所挖的土地,是許多太魯閣族人的家。

陳旻園感慨的說,此事件所涉及的層面不僅是對抗資本家而已,「實際上這個開發行為還包含政府,在政府主導的狀況下,即使拿到判決勝訴也沒用,族人面臨到的是國家行政權凌駕司法。甚至族人對抗的對象,還包含自己的族人,因為他們有經濟的需求。」

當代的原住民議題比起過往,相對複雜。陳旻園指出,轉型正義不只是國家與人民能夠對話,人民與人民之間也必須要取得共識,藉由溝通讓彼此了解對方的困境與需求,才能往更好的方向去。

 

人權侵害

串聯互助網


不光只有土地爭議,原住民族人也面臨人權問題。2018年,新疆的再教育中心受到國際關注,根據聯合國報告指出,大約有100萬名維吾爾人被拘留在「教育中心」或「職訓中心」;少部分逃出來的人向媒體透露,他們曾在這些中心遭遇刑求逼供以及思想教育。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對此提出質疑,中國官方先是快速通過法案,為教育中心的設立提供法源依據,並且解釋這些中心可以改善新疆人民的生活,防範恐怖主義散布。

 

中國設立的新疆再教育中心 。

 

同樣引發國際關注的還有菲律賓,因為毒品、戰爭而遭到批評的總統杜特蒂,在2018年初透過法務部公告一份恐怖分子的名單,將多位長期致力於保護土地、避免開發案侵犯領域的原住民領袖人士列入,還包含現任的聯合國原住民族權利特別報告員;此外,還以打擊恐怖主義為名,宣布在菲律賓南部的民答那峨島戒嚴。高壓政策籠罩菲國人民,直至2018年共有上千位原住民被迫逃離家園,甚至被軍隊或民兵組織傷害,有些族人只能躲在芭蕉樹林裡,搭建簡陋的避難所躲避追捕。

 

菲律賓人民走上街頭捍衛人權。

 

中國以及菲律賓的人權狀況皆受到聯合國和世界關注,呼籲兩國政府改善,但都遭到駁斥否認,至今兩國人權議題還在燃燒。陳旻園表示,因為土地開發而迫遷的案例,在臺灣也層出不窮,原住民族人的國際奧援需串聯合作,「我們不能在臺灣關起門來什麼都不做,面對國際問題必須要主動伸出援手,當我們需要支援時,也才能獲得援助。」

 


ITA.看世界

每週日晚間21:00播出

Ita為臺灣原住民族群共通語詞,「我們」的意思。ITA.看世界掌握全球新聞脈動,討論全球原住民部落的語言、文化、土地、醫療、藝術與氣候變遷等議題,以多元的深度報導,帶給觀眾新的觀點與視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