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臺東縣都蘭部落一處看得到海的屋頂,排灣族歌手巴賴正抱著吉他彈唱。二O一七年,巴賴奪得第二十六屆金曲獎最佳原住民語歌手獎;對巴賴而言,發行創作專輯最大的意義,是要替所有在都市中成長的原住民歌唱。
巴賴雖然在高雄橋頭長大,但他的父母皆來自屏東縣來義鄉古樓部落。從小,巴賴就受到母親對音樂熱情的渲染;在他的記憶中,母親做家事時播放的西洋音樂、隨意哼唱的歌曲風格多變,是巴賴最好的音樂啟蒙。因此從國中開始,巴賴就學習彈吉他、詞曲創作,還與同好組團表演。
相較於深植心中的音符,原住民文化對巴賴而言,卻十分陌生。巴賴回想,每次回部落看到久久不見的外婆相當開心,但外婆只會講族語,而他只能用唯一會的族語「vuvu」回應,無法有更深刻的交流。這讓青春時期的巴賴時常感到困惑,他永遠是班上膚色最黝黑、輪廓最深的學生,同學都說他是原住民,但當他回去理應熟悉的部落,卻總是感受到巨大的隔閡。
熱愛音樂的巴賴,坐在木椅上,輕輕地彈著吉他哼唱。
遇見日本妻子
一起學習失落的文化
直到遇見妻子Aki,巴賴內心的掙扎才找到出口。Aki是位對原住民族文化深深著迷的日本女孩,經常帶著滿滿的好奇心,詢問巴賴與原住民文化相關的事情。但從小在都市長大的巴賴所知有限,敏銳的Aki也發現隱藏在巴賴內心深處的矛盾──巴賴總覺得自己是原住民,但卻不會說族語、不了解自己的族群文化,因而時常感到自卑。
「什麼都逃不過他的眼睛……。」談起妻子對自己的了解與支持,巴賴靦腆地說道。為了找回巴賴心中失落的自我,巴賴跟著Aki一起拜訪許多部落,在因緣際會下搬到臺東縣都蘭常駐;在此時期,結識了排灣族藝術前輩撒古流、歌手巴奈、吟遊詩人達卡鬧,讓巴賴對族群的文化與音樂的知識,有了更全面且豐富的了解。
巴賴開始參與原住民事務,像是八八風災時,他與一群音樂人組隊前往太麻里協助救災;雖然山河變色,災情慘重,但族人們並沒有放棄希望,反而堅強且樂觀地面對,族人堅忍不拔的性格,帶給巴賴極大的震撼。另一方面,巴賴改編原住民族傳統古調,結合小時候聽過的搖滾與雷鬼等音樂元素並重新演繹,成為極具辨識度的「巴賴的音樂」。
用歌聲喚起都市原青
面對的勇氣
2015年,巴賴發行第一張專輯《古老的透明》,濃縮他8年來的創作,雖然內容不刻意講述,但仍處處流露都市原住民尋根的心聲。
音樂像是他的武器,足以讓他鼓起勇氣,訴說內心曾存在的迷惘。「在此之前,很少人談論都市原住民的問題。」巴賴說,不論是小時候在部落、長大後才離家,或是從來沒有部落生活經驗,這些人同為都市原住民,心情卻不盡相同。有的人根本不認同自己的身分,有的則和他一樣,因為不了解族群文化而感到自卑、隱藏身分。
巴賴坦率地說,當他越投入參與原住民事務,對自己的身分認同就更篤定,過去那股與原住民文化的巨大隔閡感,也慢慢消退。因此,他冀望自己的音樂創作,能夠帶動更多與他相仿的年輕人,把心門打開。
巴賴看著妻子與兩歲的孩子,溫柔地說:「我不會要求小孩一定要在都市或部落生活,但我希望他能在自然的環境中,健康快樂地長大。」巴賴的眼神堅定,沒有絲毫的徬徨,一如他的族語創作曲〈光明的道路〉,渾厚的嗓音唱著:祖先唱著歌,那悠揚的歌聲是給我的保護,不要害怕,那是祖先牽扶著我,不管到哪裡,我都已獲得勇氣。
曾經在自我認同的迷霧中迷茫,巴賴跟著妻子學習原住民族文化,找回族群身分的價值。上圖為巴賴發行的專輯《古老的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