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荳菲製作的服裝既符合時下潮流需求,也能融入阿美族文化元素,將服飾的層次推展至另一高峰。

 

巍然蒼翠的金剛山、湛藍的太平洋,以及山海之間的海梯田,都是荳菲(宋秋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調色板。在豐收的秋季,花蓮縣玉里鄉的金黃稻浪成為布景,一位一位伊林專業模特兒穿著時尚服裝,在東里火車站伸展台上走秀。其中,阿美族服裝設計師宋秋蘭以「山海戀」為主題,將阿美族的花繡圖紋與現代服飾結合,展現出新穎大方的態度,格外吸引觀眾目光。

 

荳菲讓名模穿上自己設計的衣服,連續3年在大地時裝秀激烈的設計師選拔中脫穎而出;更連續11年入圍紡拓會舉辦的「原風彩服裝秀」。就連知名歌手A-Lin、行政院發言人Kolas Yotaka,都曾指定由他量身訂做服裝。

 

承襲母親精湛工藝

耳濡目染打下厚實根基

 

荳菲的故鄉位在臺東縣長濱鄉,部落長輩會在兒女成年時,親手製作一套族服贈予孩子,象徵長大獨立。不過,全家篤信基督教、家中沒有人穿著族服,荳菲最早接觸到的服飾並非原住民傳統服裝,而是一套又一套華麗高貴的時裝。

 

「媽媽曾經幫我和姊姊製作繡滿蕾絲的洋裝,非常漂亮。」荳菲的母親是部落服裝老師,阿姨則開設服裝工作室,替長濱村民量身製作時裝。在荳菲的記憶裡,忙於家事、農務的母親,一得空就埋首於縫紉機前車縫衣服,每一件衣裳,都像一幅美麗的畫。當時幾乎全村的族人,每當逢年過節、慶典大事,都委由母親與阿姨製作光鮮亮麗的和服、洋裝與西裝。部落裡的重要場合,有人穿傳統服飾、有人穿著時裝,原漢文化混搭,已是司空見慣。

 

耳濡目染之下,荳菲很小就學會縫紉技巧,國中時便替人裁製衣服。多元的服裝樣式,也根植在他的腦海,成為日後創作的養分。

 

時裝產業嚴格訓練

原風彩服裝秀嶄露頭角

 

畢業後,荳菲離開家鄉到臺北工作,在時裝產業擔任打樣師,一待就是十年。他說,在時裝公司裡,打版師、設計師、樣品師是合作無間的鐵三角,打版師將草圖具象做成紙版,打樣師則要來來回回經過無數次溝通,將設計師腦海中的畫面化為摸得到的服飾。那時候工作很辛苦,但樂觀的荳菲卻很快樂,他認為自己是幸運的時尚人,遇見了願意手把手指導的師傅,「每個小細節都關乎成敗,就連該怎麼燙衣服都有訣竅。」荳菲至今仍感念師傅毫不藏私地教導。

 

二十年前,在款式設計或實際製作工法上都累積深厚功力的荳菲,終於以自己的族名,成立「荳菲原藝工作坊」,並在第一屆「原風彩服裝秀」嶄露頭角。談起在現代服飾加入原住民族元素的初衷,荳菲說,原住民傳統服飾多在祭祀典禮時使用,雖然華麗但過於厚重,不適合忙碌的現代社會生活穿著,只要稍做改良,搭配簡易剪裁,就能讓意義深遠的傳統元素重新活躍於日常生活。

 

阿美族傳統服飾色彩繽紛艷麗,在俐落的現代服飾上有畫龍點睛之效,剪裁大方簡約,圖紋則能烘托質感。

 

走進部落聆聽故事

珍惜每一位耆老的託付

 

為了獲得更多設計靈感,荳菲經常回到東部,向部落耆老請教傳統服飾中藏在圖紋裡的故事,並慎重地詢問是否能夠使用這些圖紋創作。荳菲解釋,阿美族的花繡與彩虹七彩色澤有許多變化,長濱族人以討海為生,海裡的魚便成為服飾上的繡花圖像;但在其他部落,代表祖靈眼睛的菱形圖騰,在長濱就未曾見過。

 

身為服裝設計師,荳菲非常敬佩以織布聞名遐邇的泰雅族人。他說,阿美族人較早與漢人展開以物易物的貿易,織布工藝失傳得較早,但泰雅族保持得較為完整,早期使用瓊麻或香蕉絲作為線材、以地織機手製造出以小菱紋條為主的花紋,詳細記載了部落、家族的故事。有一次,一位泰雅族的老太太將自己珍藏的織帶送給荳菲,叮囑他要把這條織帶做成美麗衣裳;只可惜當荳菲將織帶製成氣質大方的大衣帶回部落時,那位老太太已經過世了。

 

重視田野調查,是荳菲對於原住民文化的敬重。樂觀的他,在服裝設計之路上從未遇過挫折,唯一令他不滿的是,時下許多設計師經常草率地仿製國外民族服飾,再製成「臺灣原住民族群服裝」,不但流於四不像,更破壞傳統服飾應有的格局與氣質,讓荳菲非常遺憾。

 

從小的生活環境即與縫紉緊密連結,養成荳菲對服裝裁縫的好工夫。

 

借鏡海外

既時尚更實用

 

「我的服裝首重剪裁,其中有40%是原住民元素,其餘則貼合時尚潮流。」荳菲說,他不會特別為單一族群製作特定系列服飾,因為每件衣服都是獨一無二,他會拜訪客戶,了解訂製服飾的用途、穿著場合,以及欲穿著的季節,再替客戶量身打造。

 

經常有族人要舉辦婚禮,希望訂做屬於原住民的現代時裝,便會邀請荳菲替全家人設計,從新郎、新娘到男女儐相、主婚人,全都交給荳菲打理。荳菲強調,除非客戶要求,否則他的設計不會太過浮誇,更不會盲目追求流行,因為他希望客戶在日常生活也能大方地穿上他製作的衣服。

 

流行元素不斷轉變,荳菲會不定期到國外看展,大量吸收歐美時尚雜誌資訊,他認為原住民傳統文化也能創新,因此從不畫地自限。長期累積下,荳菲有一票海外客戶,每年在秀場,都有國外買家對他的作品一見傾心、直接下訂,包含歐洲外交官夫人、日本藝伎老師等,都是他的老主顧。荳菲說,廣義的民俗風本就是時尚界愛用的元素,許多精品名牌也經常使用,他亦期待自己的作品能夠在國際間有更廣的能見度。

 

2019年,荳菲帶著92歲的阿姨到臺東看服裝秀,當模特兒穿著荳菲設計的服裝,背著阿姨手編的竹藤背簍走在伸展台上,阿姨的眼眶漸漸泛紅。看著數十年前窩在自己工作室學縫紉的小女孩,經過蛻變,如今已是成熟獨當一面的服裝設計師,阿姨感動地告訴他:「很好,以後我會把這些告訴你在彩虹橋那端的媽媽。」

 

阿姨一席話,是荳菲一路走來得到最大的肯定。承襲母親精湛手藝,剪裁出一件一件巧奪天工的服飾,正因設計者對族群文化的自信,讓穿著它的族人,都能在現代舞台上顯現原住民的神采驕傲。

 

荳菲對族群圖紋相當考究,即使要融合其他圖形設計,也會向部落耆老再三確認,避免濫用寶貴的文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