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人類與天地萬物共處,先祖敬天愛地、相信萬物皆有靈,形成原住民族群共有的泛靈信仰。被揀選的巫師,負責傳遞神靈話語、為族人解決問題,是維持部落秩序的靈魂人物。

 

靈媒?祭司?

還是巫師?

 

在中文語意,「巫」指可與神靈連結、祈求其降災賜福或治病的人;而「祭」則是強調拜祀神靈的禮儀動作。巫師需有「天命」指定的徵兆,且專指能與神靈產生連結之人;祭司通常不限定身分,可由後天養成,負責各式歲時祭儀。因各族信仰與功能差異,而有巫師/祭師/靈媒等稱呼,也有學者使用「巫祭司」一詞。

 

呼叫巫師!

巫師名稱與角色功能

 

排灣族:pulingaw、malada
執行部落祭典、驅除疾病、解除災禍

 

阿美族:sikawasay
部落各項儀式祈福、為族人消災治病

 

邵族:shinshi
主持祭儀、家戶婚喪/建屋拆屋等告祖儀式
 

西拉雅族:尪姨
主持祭典、驅逐邪魔、消災治病、占卜、維持公廨整潔

 

噶哈巫族
白巫:除病治傷;
黑巫(番婆鬼):飛天、施法術

 

巫師養成計畫

 

多數巫師從出生時便自帶天命,亦有部分族群(如排灣族)採家族世襲制及拜師制,選定具有靈性的家族成員,或家族中有意成為巫師者拜師學習,並要通過神靈給予的特殊考驗。

 

 

Step 1.

神靈會藉由無端生重病、遭遇重大車禍、經歷瀕死等方式,暗示被選定者有成為巫師的潛質。
此人需經過正式成巫儀式才能化解災厄,若堅決不接受,則會有生命的危險。

 

Step 2.

經過盛重的降神儀式╱考驗儀式,並拜部落裡的巫師為師父,學習祭儀知識。
 

Step 3.

需一生遵守巫師的禁忌與戒律。
例如卑南族南王部落的巫師不能與家人同住,須另住巫屋;
阿美族巫師終生不得吃蔥、蒜、雞肉等。

 

 

巫師是否有男女之分?

 

巫師通常需有特殊的天命,一般不受限於身分及社會階級,亦不分性別(排灣族巫師皆為女性)。但多為女性擔任,學者推測原因為巫師相關的職責與小米稻作的歲時祭儀較相關,而非以男性為主的狩獵祭儀。

 

巫師與神靈溝通3步驟

Step 1.

藉由吟唱、跳舞、法器媒介,看到通往神靈的「線」或「道路」,藉此與神靈產生連結。

 

Step 2.

神靈與巫師連結後,巫師會呈現恍惚、抖動的狀態,神靈藉由其口向族人傳遞指示與能量。

 

Step 3.

儀式完成後,巫師以吟唱或跳舞進行退神儀式,清醒後身體會特別疲累,需要充分休息。
委託巫師的族人或部落領袖,會贈予物質或紅包,感謝巫師的協助與付出。

 

 

當現代社會不再有巫師

 

作為泛靈信仰的重要靈魂人物,巫師除了擔負與神靈溝通的職責,也承繼族群的共同記憶與智慧。但受到現代文明演進以及外來宗教影響,族人漸漸不再相信靈力,各族群也面臨巫師高齡化、無人可傳承的現象。

 

現今各族群巫師肩負部落歲時祭儀及生命禮儀的工作;隨著時代變遷,也會在公眾事務上執行祈福儀式,例如新路、新橋落成,甚至因應今年COVID-19疫情嚴峻,布農族巫師曾在臺東舉辦為全世界人類祈福及驅疫的儀式。

 

巫師的消逝象徵部落文化傳承的斷裂,為了挽救寶貴的巫師文化,各族群分別成立相關文化協會、部落學校、巫師研習班,積極復振巫師文化以及祭儀知識。

 


參考資料:
胡台麗、劉璧榛,《台灣原住民巫師與儀式展演》,臺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2010年。
高明文,〈巫師靈力的消逝與重現:從個人經驗與屏東縣文化信仰復興協會說起〉,臺東,國立臺東大學公共與文化事務南島文化研究碩士班,2018年。
章明哲,〈東台灣布農族巫師祭登場 祈福盼度過疫情〉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1644,公視網路新聞,2020年3月24日。
李修慧,〈排灣族現代女巫的「成巫之路」:神靈附體完還得去看醫生〉,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90951,關鍵評論網,2018年4月17日。
李宜澤,〈從靈路上看到多重風景:反思《不得不上路》的詮釋視角〉,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1228,關鍵評論網,2017年10月21日。
我是小編,〈世界母語日到南投,聽番婆鬼的話,說她們的鬼故事 〉,
https://www.matataiwan.com/2014/02/21/kaxabu-wizard-story/,MATA.TAIWAN,2014年02月21日。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