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封面故事
  2. tuiisua tacini Cau Vuvurung 原住民養成計畫
  3. 巴拉冠裡的卡大地步勇士

文/梁雯晶 圖/Uki Bauki提供、徐明正


原視界 2020-06-16

「捍衛祖靈、拒絕遷葬!」、「土地是我的母親,不是你的提款機!」這些怒吼、抗爭,源自強悍的卡大地步勇士。2010年拒遷葬第六公墓、2018年知本溼地光電開發案……面對每一次部落的重大決議,卡大地步青年會都是站在第一線的先鋒,遵循巴拉冠給予的古訓──團結合作,致力捍衛家園土地。

青年會成員由部落未婚男子組成,他們都曾經歷過達古範、巴拉冠的養成與訓練,有著團結一致的沉穩,以及勇敢堅毅的精神。每當部落遭遇問題,他們便如猶如過去身處邦聯時代,是部落一致對外的軍隊堡壘,立起銅牆鐵壁,誓死守護部落與族人。

巴拉冠是卑南族青年男子的集會所,同時也是部落文化傳承的核心。不論是知識傳遞、祭儀舉辦、體能膽識訓練,都圍繞著巴拉冠而生。

 

巴拉冠訓練

包辦部落大小事務

 

5月的週末午後,臺東水產試驗所東部海洋生物研究中心的一處荒地裡,傳出曲調輕快的原住民饒舌音樂,一群皮膚黝黑、身材壯碩的青年,一邊哼歌談天,一邊割著茅草。他們熟練地將割下的茅草捆成束,並堆疊於一旁,持續且規律地勞動。

 

「我們每年都要在達古範、巴拉冠的屋頂鋪一層新茅草,而每3年還要大整修1次。」卡大地步部落青年會會長林俞璋解釋,這是青年會每年的例行工作,預計在5月中號召青年與族人,包貨車至屏東滿州一帶工作6天,採割更多的茅草再載運回來,「每個屋頂大概需要1,000把茅草,現在才割了200把而已。」

 

即使現今已不再因爭取生存資源而打仗,但現代巴拉冠勇士的日常工作仍然繁忙,不僅要保衛部落,包括祭儀籌備、婚喪喜慶、農作收成、茅草採收,甚至小朋友不乖貪玩等,都仰賴青年會提供協助。林俞璋笑說:「除了部落勇士,我們也很像派遣工人,負責部落大大小小雜事。」

 

部落男孩約在8歲左右進入少年階級達古範,學習為從小生活的土地付出。在猴祭期間,達古範將頭戴黃巾,接受嚴峻的野外求生訓練。

為了保衛部落,男孩們在青少年時期年必須受到嚴格的體魄鍛鍊,才能成為真正的部落勇士。

 

一場樂舞展演

青年集體復振部落文化

 

傳統卑南族因母系社會背景,以及抵禦外敵所需,針對男性設有年齡階級及會所制度。各部落的年齡及制度略有差異,大致上男孩年滿9歲便會離開原生家庭,進入達古範(少年會所),接受集體教育及生活;年滿14歲進入巴拉冠(青年會所),受更嚴格的訓練,擔負部落對外征戰、勞動、祭儀執行的工作,直至結婚後才能離開巴拉冠自組家庭。若日後成為鰥夫,則需再回到巴拉冠生活。

 

如同其他原住民族部落受到現代社會帶來的衝擊,卡大地步傳統文化及制度也曾一度中斷,而找回的契機則源自1992年的一場樂舞展演計畫。當時由導演虞堪平擔任總策畫的「原住民樂舞系列-卑南族」在國家戲劇院登場,展演計畫聯合臺東卑南族各社,表現各部落最具特色的歲時祭儀歌舞。卡大地步部落的年輕人看到其他部落的演出,受到極大震撼,萌生找回自己部落文化的想法。

 

返回部落後,他們開始組織青年會,並重建祖靈屋、達古範、巴拉冠等建築,積極復振部落傳統文化及組織祭儀。年齡階級制度便在這樣眾志成城的氛圍中,重新恢復樣貌。

 

巴拉冠會所需要定期修繕,部落青年會一起去割茅草,親身體會打造會所的辛苦,並在過程中理解文化教育的意義、學習珍惜生活周遭的資源。

 

巴拉冠

是每個男孩心中的嚮往

 

「部落裡的男孩子,幾乎放學後、每個假日都是在達古範、巴拉冠度過的。」1990年出生的卡大地步青年會副會長馬靖回憶,男孩子們在集會所裡一起成長、玩耍、接受訓練,成長記憶與集會所密不可分,更與同階級夥伴(ali’)建立比家人還親密的情感。

 

因應時代變化,現代版的年齡階級不像以往,年滿9歲便要離開原生家庭進入集會所,而是改為在少年猴祭前入住達古範3天2夜,在山上紮營、試膽、認識植物、學習製作陷阱。祭典當天則在儀式上刺草猴,展現男孩的膽識與勇氣。

 

但達古範還不算真正進入年齡階級,男孩們要到年滿14歲,經過精神喊話、喝辣椒水、臉塗黑炭的傳統儀式,並正式進到巴拉冠青年會所後,才有機會成為卑南族的男人。在婦女與小孩禁止進入的巴拉冠裡,以3年為1階級晉升,階級最小的valisen,除了日常辛苦勞動,還要服從年長階級的指令、在犯錯或晉升時被竹板打屁股、逢收穫祭便要挨餓、摔角、跑馬拉松,以展現男人的氣魄。種種看似刻苦的磨練,未曾阻卻卡大地步男孩對進入巴拉冠的嚮往。

 

每年收穫祭,巴拉冠青年會穿著傳統服飾、頭戴黃色頭巾,跳著剽悍的精神舞(勇士舞)遊街,是所有部落男孩崇拜的對象。林俞璋分享:「小時候都會和朋友一起模仿精神舞的舞步,期待有一天也能進入巴拉冠,像那些大哥哥一樣厲害。」

 

而一同晉階、加入巴拉冠的ali’,除了同甘,就連受罰也是共苦。「你做錯事,代表你的ali’沒有盡到督促的責任。」林俞璋說,曾經有位年輕族人在掃墓前晚醉酒,導致隔天爬不起來,家人請青年會處理,於是他集合所有成員,以竹板打屁股處罰當事人及他的十幾位ali’。「我後來想一想,他做不好,代表他上面的階級沒有教導好,所以也要受罰;一路往上打到最後發現,我是最上面帶頭的會長,也要處罰才對。最後我就跟副會長互相打屁股了。」他笑著說道。

 

在滿是誘惑的現代生活,男孩們仍願意花上週末整天的時間,不畏辛勞地在大太陽下割草、捆成束、搬運上車,一點一滴地為部落付出。

 

傳承

的隱憂

 

雖已復振年齡階級組織,但制度傳承仍面臨許多挑戰,「像跟我一起進來巴拉冠的ali’,也是有一些人中途就離開了。」林俞璋說。

 

有的離開是到外地生活工作,也有留在部落,卻沒再進巴拉冠、參與青年會事務的人。多數離開的原因是不習慣階級分明的制度、不願負擔部落繁雜的事務與責任,再加上少子化的影響,加入巴拉冠的青年逐年減少。

 

「青年是部落最主要的力量,青年會也承擔部落大部分的公眾事務,但是青年人數逐漸縮減,很多事務將難以推動,需要部落族人共同思考解方。」林俞璋坦言,傳統制度需要因應時代狀況調整,但青年會、年齡階級組織、巴拉冠,始終是凝聚部落的核心精神,「我們部落族人都有不服輸的個性,因此每一代承接青年會、巴拉冠使命的人,都會有『不能斷在我手裡』的韌性。」 

 

年齡階級制度因打仗需求而生,如今男人們不再需要上戰場廝殺,但巴拉冠仍傳遞團結、服從、勇敢、敬老尊賢等精神,並教導部落男孩帶著堅強的信念與認同,成為一位現代卡大地步勇士,守護自己的部落與土地。「其實我不會覺得自己在做『傳承』這麼偉大的事情,現在帶領弟弟們做的事,都是我們以前經歷過,而且很開心的日常生活,我希望能將這樣的經驗傳遞給下一代,讓他們也能體驗。」林俞璋侃侃地說出心裡的想法。

 

荒地裡的割茅草工作仍在繼續,今年16歲的高峻賢,是巴拉冠最年輕的階級valisen,總是靜靜地跟著哥哥們割草。問他辛苦嗎?他靦腆地回答:「很辛苦啊,但能為部落付出一點力量,很開心、很值得!」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