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臺灣的部落,我們總能輕易地瞥見教會建築與鮮紅色十字架的身影,原住民的生活與西方宗教看似息息相關,但難道每個原住民都信教嗎? 原住民族傳統文化信仰與歲時祭儀密切相關,只是受到外來民族的影響,原住民開始拿香拜拜、念聖經、信仰上帝。究竟是什麼淵源,讓外來宗教得以在部落傳播得以如此深遠呢?

 

荷蘭殖民

基督宗教首度來臺

17世紀荷蘭在臺灣殖民期間,主要目的雖為通商貿易,同時也將基督宗教帶進臺灣。荷蘭改革宗教會於臺南地區宣教,引進西方書寫系統羅馬拼音,一方面完成原住民語言字典,一方面翻譯基督教義,強化原住民與基督宗教的連結。而占領臺灣北部的西班牙人,也透過天主教傳教士傳教,但影響力不及荷蘭。

 

驅逐!

在臺全面禁教

鄭成功來臺後,驅逐荷蘭人,並厲行禁教政策、迫害傳教士、毀壞教堂,使得宗教傳播活動全面沉寂、銷聲匿跡。

 

 

開港通商

西方宗教湧入

1860年代,清帝國與英國簽訂天津條約,開放滬尾(今淡水)與打狗(今高雄)兩港通商,西方宗教活動自此大量進入臺灣,為臺灣社會帶來長遠的影響。

 

19世紀殖民勢力遍及全球,西方宣教師帶有文化與宗教的優越感,來臺後對原住民存有偏見,秉持著「教化」原住民的態度在臺傳教。這些宣教師既是福音的宣揚者,也是帝國主義的成員,他們視原住民為「退步、野蠻」,卻無視殖民統治者的暴力行為。此「高高在上」的宣教活動與觀念,在原住民社會中留下效應,今日有許多原住民在教會仍無話語權。

 

皇國至上

獨尊日本精神

日本政府將臺灣的宗教分為兩種,一是移民傳入的儒/道/佛教,並統稱為「舊慣信仰」;二是西方傳入的基督宗教。在日本殖民初期,政府抱持宗教自由的態度,並未對臺灣人民宗教信仰強加管制。到1930年代,國際局勢漸趨緊張,日本為改造臺灣人的思想、動員臺灣人力與物力,展開皇民化運動。在宗教上推動皇國精神、設立神社,破壞原住民傳統信仰與制度,致使原住民產生對信仰的失落與遺失。

20世紀

宣教奇蹟!

二戰結束後,日本政權離開臺灣,西方宗教持續在臺傳播。西方宣教師、漢人基督徒、原住民基督徒在原住民部落宣教;再加上美國對臺支援,教會提供大量經濟物資與醫療資源,吸引眾多族人湧入教會。1950至1960年代,原住民信仰基督宗教人口大幅增加,成就原住民教會的「20世紀宣教奇蹟」!

 

 


信仰 讓我們更靠近

西方宗教在臺灣深耕,大致可分為基督教、天主教、真耶穌教,三種宗教的做法各異,與原住民社群的距離也不盡相同。數十年來,宗教信仰與原住民共生、共榮,深深影響了部落,也為部落帶來改變。

1.
宣道師進入部會宣教,因聖經翻譯的需求,教會傳入羅馬字母書寫、記錄,並將原住民族語言採羅馬拼音音譯。此外,宣教師也教導原住民羅馬拼音的讀法與寫法,幫助原住民建立文字系統,是目前原住民族使用最為廣泛的文字。

2.
自17世紀荷蘭來臺,原住民族群歷經重重外來政權的統治殖民,接連受到不同的管制、壓迫與歧視,卻總是作為被漠視與銷聲的族群,導致原住民對自己的身分產生自卑,加深文化的疏離。在教會進入部落後,為當地族人帶來心靈的慰藉與扶持,幫助族人在宗教上找到依靠;另一方面,在都市打拼、就學的族人,面對文化與經濟衝擊,教會遂成為都市原住民的心靈支柱。

3.
部落的資源與人力一向稀少,在教會進駐部落後,宣教模式多為設立教會、提供教育,以及發放大量救濟資源;加上山地教會與平地教會連結緊密,能給予彼此協助,拉近部落與部落、人與人之間的距離。

4.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注重人權與尊嚴,長期投入社會關懷、為臺灣弱勢族群發聲。1980年代,教會積極參與、推動原住民族轉型正義與正名運動,協助族群動員,並致力倡導原住民族群意識。原住民族運動至今能不斷進步,有賴教會的號召與領導能力。

 


成為信徒 文化的失落

臺灣原住民族有高比例的人口信仰基督宗教,生活慣習與文化認同受到西方宗教的形塑與重建。在西方宗教初傳入臺灣時,因挾帶殖民主義的優越觀點,曾對原住民文化及社群有所誤解及破壞,也造成原住民傳統文化的流失,以及認同的衝擊。

1.
臺灣原住民有著特殊的神靈觀,認為人類與自然萬物、往生者具有神祕的連結。但基督信仰初來乍到時未深入了解族群文化涵義,認為原住民神話故事、祭儀活動及巫師治病祈福等,皆為迷信與異教習俗,加以禁止;導致許多文物儀式消失、傳統服飾遭焚毀,傳統文化面臨危機。

2.
隨著基督信仰在部落快速發展,傳統文化也有所消退。基督教一神論與原住民族的祖靈觀在價值上相互衝擊,部落原先的社會結構逐漸變動,例如牧師的角色取代部落領袖地位,教會接替傳統家屋的功能等,原住民的信仰一一遭到否定而消失。

3.
傳入部落的西方宗教可再細分不同教派,其教義也不一致。部落內教派林立,同一家族成員分屬不同信仰,造成部落關係緊張,衝突在所難免。

 

拿香拜拜我也會! 多元宗教豐富文化

除了大規模皈依基督宗教,居住在平原地區的原住民族,也因為地域相鄰、通婚頻繁,生活慣習深受漢人民間信仰影響,而在家中立神壇、拿香拜拜、祭祖等。但臺灣的宗教信仰變遷複雜,原住民傳統信仰不必然會完全消失,許多原住民學習異族文化的同時,也融合自身的生活知識,發展出另一番特有的樣貌。

現今原住民族群意識崛起,傳統宗教文化正逐步復振,像是各族的年祭逐漸受到官方重視,吸引了媒體的目光與觀光客參與。多樣化的宗教活動與文化特色,凝聚族群的認同,也展現各族豐富的生活樣貌。 

 


參考資料:
施正鋒、邱凱莉(2018)。轉型正義、基督宗教、解殖民。花蓮縣:台灣原住民族研究學會。
靳菱菱(2012)。西方宗教與臺灣原住民族群認同建構的幾點觀察。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第十三卷第三期,頁97-105。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