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激進的遊行到傳遞溫柔的市集,再走進部落傾聽原住民同志的心聲,多元性平團體「同寮」由一群熱愛臺東的年輕人共同創立,越多人願意踏出認同多元性別的一小步,就是同寮的一大步。

臺東美術館的綠地,掛著彩虹旗幟的市集正熱鬧展開。一位年邁的老奶奶參加攤位舉辦的問答闖關遊戲,當工作人員問起:「奶奶,你知道什麼是多元性別嗎?」「您知道同志婚姻合法化嗎?」這位老奶奶直呼不支持,但經過工作人員的說明,他臉上糾結的表情似乎放鬆不少。最後,老奶奶表示,雖然無法立刻改變立場支持,但她對多元性別族群有了多一層的理解。

 

「看似小小的改變,匯集力量依然可觀。」第三屆花東彩虹嘉年華市集總召孟子揚說道。他與8位臺東在地夥伴從一年一度的嘉年華活動開始投入多元性別運動,2020年正式成立社團組織「同寮」,由孟子揚擔任第一任理事長。

 

 

從遊行到市集

臺東同志族群走出家門

 

29歲的孟子揚是生長在臺東市區的魯凱族,大學時期到臺中生活,但他不會唱歌、也不太會說族語,不符合漢人對原住民期待的刻板印象,讓他一度在都市產生身份認同障礙,也深受藥物成癮之苦。但因對性別議題有所涉獵,他總是特別關注同志運動,爾後為了擺脫藥癮誘惑,他毅然回到臺東生活。

 

在光鮮亮麗的都市裡,原住民同志可以毫無顧忌地到同志酒吧喝酒、參加同志活動,空氣是自由而友善的,但在臺東卻是全然不一樣的氛圍。孟子揚透過伴侶,結識了一群移居臺東的同志族群,他們自2017年開始,每年在臺東舉辦「花東彩虹嘉年華」遊行活動,呼籲各界理解並正視多元性別族群的存在與需求。

 

舉辦兩屆後,他們發現一個現象:走進遊行隊伍,或者沿街對他們比「讚」的民眾,大都是外地移居者或旅客,人數約300-500人;但許多土生土長的臺東同志朋友,往往只是躲在一旁觀看。孟子揚解釋,臺東雖然地廣人稀,但鄉村生活連結緊密,彼此的一舉一動都在親友間口耳相傳,如果被發現參加同志聚會,「可能明天就傳遍全臺東了。」

 

2019年,花東彩虹嘉年華決定以臺東人能接受的方式進行。從主動積極的遊行活動,轉變為軟性友善的市集,以溫柔的方式告訴臺東居民──在臺東生活圈裡,有一群性傾向、性別認同跟他們不太一樣的族群。這個方式吸引超過1千人共襄盛舉,有許多原本隱身在群眾中的同志,願意走出來在現場彼此交流。

 

這場活動讓孟子揚與夥伴們發現,向來低調的臺東同志們,其實需要一個互相扶持的團體,他們決定更細緻且全面地深耕多元性別議題。今年3月,以倡議多元性別平等為核心宗旨的「同寮」正式立案登記,8位核心成員職業橫跨學生、老師、社工、服務業等,性別認同屬性包含男同志、女同志及雙性戀等;經過幾個月的運轉,目前共有40幾位會員。

走進部落

傾聽原住民同志的難言之隱

 

打破過去1年舉辦1場大型活動的慣例,同寮開始積極從市區向鄉鎮出發、舉辦各式講座。其中,最令孟子揚印象最深刻的活動,是今年與臺東縣政府衛生局合作的原住民同志論壇。

 

為了觸及更多的部落同志族群,同寮藉由當地性別友善店家引介,陸續在太麻里鄉金崙部落、東河鄉都蘭部落,邀請在部落成長的多元性別者分享自身生命歷程。引言人的真情分享,往往能引起現場的熱烈互動,互訴多元性別族群在部落中的種種困境。

 

「在部落幾乎不可能替自己的性別認同發聲。」孟子揚說,即便在青年團契或部落青年會認識同樣身為同志的原住民,但在部落與教會既定的權力結構下,性別認同議題幾乎成為禁忌話題。各族群的傳統差異,導致跨性別者受到的責難也不盡相同,比如強調英雄與陽剛特質的布農部落,長輩會斥責較為陰柔的男孩:「可不可以像個男人?」或是同為父系社會的太魯閣族,若性別認同為男性的女同志想參加打獵祭儀,也可能被嚴格禁止。

 

一位部落青年會會長,就曾經遇過性別認同為男性的女同志們,提議穿上男性傳統服裝進入阿美族的青少年階級。但阿美族男性傳統服飾需裸上身,因無法讓女性的身體合宜地穿上男性服裝,青年會長拒絕這項提議;這幾位女同志傷心地離去,不再觸碰傳統事務,成為青年會長心中難消除的痛。這起事件引起眾人討論,是否能因應多元性別族群而適度修改族服,在裝飾上模糊原本的男女分野?又或者不該忽略歷史發展脈絡,應當更細緻地維護傳統文化?

 

同時面臨傳統文化失落和多元性別不平權的雙重弱勢,許多在部落推動文化復振的原住民青年,認為文化振興的重要性應落在推動性別意識之上。為了進入部落的權力核心,他們必須隱藏同志身分,甚至有參與者透露,在成功復振族群傳統文化之前,不會公開出櫃。

 

「我們也不斷爭論,文化復振與性別平權難道不能同時進行嗎?」孟子揚坦言,在原住民同志論壇中的討論或許不會立刻獲得解答,但卻真實反映出原住民同志在部落面臨的諸多問題,也幫助同寮未來推動議題能更貼近原住民同志的需求。

 

 

部落的核心是

愛 

 

「不過,部落的核心是『愛』,這是難以磨滅的事實。」孟子揚說,部落的緊密情感連結雖然剝奪了隱私,卻也布下基本的社會安全網。因白天在台灣露德協會擔任社工,孟子揚觀察到臺東的多元性別族群即便有藥癮、愛滋等問題,也甚少需要社福機構介入安置,部落與家人永遠替他們留下一個位置,這是在漢人社會較少見的情況。

 

甚至因為有愛,部落對多元性別族群的反對並非鐵板一塊。孟子揚分享,有位阿美族男同志的性向在獲得祖母認同後,祖母反而會回過頭說服男性長輩:「都什麼時代了,要尊重孩子的想法。」

 

隨著大環境對同志越來越友善,身處偏鄉的孩子更能透過網路學習,或是找到互相陪伴的對象。「小朋友的同志教育,不只是教他們認識同志,更要讓他們知道如何相處。」孟子揚說,與異性戀相比,同志沒有情感教育系統的依循楷模,這群孩子必須自己摸索人際關係的互動模式。同寮也將在經費許可情況下,將範圍擴展至教育,透過與在地親子共學組織、種子樹屋的結盟力量,試著走進校園推動多元性別議題。

 

在東海岸的同寮擁有山的堅毅與海的包容,他們將持續推廣多元性別平等理念,讓更多彩虹旗豎立在臺東美麗山海的沃土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