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聯五大社群布農青年齊頭並進、遍地開花,一起關心我們族群的處境,攜手走下去。
「獵人無罪、法律違憲!」、「捍衛主權、守護傳領!」來自中央山脈兩側五大社群的布農青年聚集於南投縣埔里鎮,共同聲援即將進行大法官解釋的「王光祿釋憲案」,以及「卡大地布捍衛主權守護傳統領域」宣言。
以臺東為據點的東布青是聲援者的其中一員,他們認為狩獵權與土地權,從來不只是一個族群、一個部落的事務,更關係到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內涵。特別是布農族人王光祿引發的「狩獵權」爭議,更與布農族生活文化息息相關,而這種因國家長期的作為,造成族人對文化流逝的失落感,正是東布青成立的初心。
2015年,一群甫自大學、碩士班畢業,返回臺東的布農青年,有感於現代社會改變傳統布農族以氏族為核心的生活模式,因此延伸布農族傳統tastu baning(同一爐灶)的概念,以「東布青」為名,打造對話交流平台,為布農族文化重新立下基石。
我們要為年輕人找尋
留在部落的機會
走過草創、成長等階段,東布青的人數也由數十人,增長至近百人。6年來,他們主要推動族群文化復振事務,如編織教學、耕種傳統作物、傳統領域踏查、舊家屋調查等。每年亦輪流舉辦「東布青學校」及「Palihansiap布農學論壇」,前者開設為期約一週的暑期課程,招收高中以上青少年學習布農族文化;後者以建立布農族知識體系為目標,邀請耆老、文史工作者、青年與會交流。
逐漸累積深厚能量的東布青,慢慢擴展至部落產業發展。東布青常務監事胡克穩(Vilian Istandaa)表示,早在「地方創生」熱潮之前,東布青便致力於文化培力、資源盤點相關工作,「我們最終期望,是為年輕人找尋留在部落生活的機會,才能真正扎根。」
東布青目前除了與公部門合作推行地方創生,也協助青年在部落創立編織、服裝的個人工作室,期待未來能與地方更加密切結合,幫助部落邁向永續發展。
東布青也組成樂團,以音符傳唱讓更多人認識布農族的故事。
開枝散葉,
讓各領域都有「我們的人」
傳統布農族以氏族為社會組織及生活單位,整體部落概念並不強,除了公共事務屬於領袖決議制,多以家族中的長老主持並領導決定,青年階層僅負責遵從及執行,亦沒有如阿美族、卑南族的年齡階級組織,讓青年從小培養對部落的向心力。
「我們族群還有『一言不合就離開』的個性。」東布青第四屆理事長田照軒(Qubiaz Tamapima)笑說,布農族個性內斂,各家族領導者若彼此意見不合,並不會起衝突,「我們會靜靜地離開,不再加入討論。」這也使布農族缺乏強烈的集體性。
為了聚焦部落共識,東布青突破傳統,以現代團體組織形式,開創當代青年討論對話平臺。相較於其他擁有年齡階級的青年組織族群,胡克穩認為東布青的組織型態相當不同,「東布青沒有嚴格年齡階級限制,無論老少,都能在平等的基礎上對話。」當內部有歧異,他們會以布農族傳統的palihansiap(討論、開會)機制協商,以多數決決議。
但這樣的做法,會不會衝擊到部落文化?「我們從來沒有想改變或挑戰部落傳統,反而比較像是在做金頭腦的工作,幫忙找方向。」東布青理事蔡耀祖(Manama Binkinuan)說明:「如果部落需要人力,我們就去幫忙;需要經費,我們就找資源。」如同布農族傳統的kiudu(輪工),東布青串聯臺東各部落布農青年,喚起他們對族群的認同與投入,並根據部落的需求提供幫助,以現代形式延續傳統機制。
東布青成立之時,部落長輩起初抱持著「看這些年輕人在做什麼」的態度觀望。田照軒分享,「布農族雖然以長為尊,但也認可『有能力』的人。」隨著他們逐漸做出成果,長輩理解到他們是為了部落努力,於是也熱情給予協助及支持,成為東布青推動文化事務的強大助力。
「我們希望參與東布青的青年,最終可以回到自己的部落,投入公共事務,成為部落的支柱,並在各產業遍地開花。唯有各領域都有『我們的人』,才能改變族群現況。」胡克穩說道。
東布青學校帶領大小朋友,學習十字繡織品與鞣皮的工藝復振。
讓各地布農族人的聲音都被聽見
回首來時路,當初成立東布青的核心成員,已從20歲出頭的少年,成為邁向40歲的青壯年。為了傳承東布青點燃的火炬,他們以「青年團」形式,從部落或參與東布青學校的學員中培力新血。但胡克穩坦言,傳承接棒不容易,東布青的工作為無給職,除了得在正職之餘付出心力參與,年輕人也因工作機會少而難以返鄉,這正是當代原住民青年常會碰見的困境。
即使如此,甫接任第四屆理監事職務的團隊並不氣餒。「我們這一代在身分認同的過程全靠自己摸索,下一代幸運一點,至少有東布青的哥哥姐姐,陪伴他們認識自己的文化。」田照軒認為,東布青仍是個很年輕的團體,一路走來難免跌跌撞撞,所幸夥伴們都能彼此扶持、相互學習成長,「我們會繼續文化扎根工作,希望能從星星之火中,找到燒得比較旺的火苗,讓東布青的能量一代接一代地傳承。」
「東布青不能代表所有布農族人,我們期許全臺各地的布農青年也能組織起來,讓各地布農族人的聲音都被聽見。中央山脈連成一線,這將會是布農族前所未有的嶄新連結。」田照軒說道。跨越中央山脈,這群布農青年雖來自不同氏族與部落,但他們仰望著同一個月亮與太陽,是共用tastu baning的一家人。
食農教育課程,讓小朋友在親近土地的過程,認識布農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