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隊小,力量大!一個不到20人的新世代原住民青年組織,致力深化對國際議題的理解,積極參與聯合國組織為臺灣原住民發聲,也把國際經驗帶回部落,開拓在地視野。
時光倒轉至2006年,還是外交系學生的洪簡廷卉Tuhi Martukaw,隨臺灣民主基金會參加聯合國經社理事會(ECOSOC)體系下的諮詢機關「聯合國原住民議題常設論壇」(UNPFII)和周邊會議,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原住民族代表齊聚一堂,獲得許多啟發,此後便列為他每年必定參與的重點行程。
在歐洲唸書時,Tuhi四處尋找對原住民議題有興趣的同好結伴,經常初見面就約在機場開會,有人風塵僕僕自臺灣飛來,也有的是海外留學遊子,多半素昧平生。因彼此事先欠缺暸解,理念常出現歧異,考量到在國際團體眼中,一行人代表的是臺灣原住民形象,讓他埋下日後尋覓「氣味相投」伙伴組團的契機。
我們手牽手迎向國際社會
學成歸國後,Tuhi經由社會運動與擔任培訓講師等機緣,結識一群志同道合的原住民青年。他們先是舉行讀書會,並藉由一次次的交流,凝聚出組成團隊的共識,於是LIMA台灣原住民青年團(簡稱LIMA)在2013年正式成軍。
「LIMA」在南島原住民語指的是數字「五」,也有「手」的意思。成員郭文萱(Eleng)強調,團名象徵原住民擁有的一切都是動手做出來的,也具有牽起部落族人的手,連結國際社會的涵義。
團隊共18位成員,分別來自排灣族、卑南族、魯凱族、布農族及泰雅族。成立時,多數人還在讀大學或研究所,有些人長期居住都會,有些從小在部落長大,求學後才北上念書,團隊各擁法律、外交、城鄉研究、語言等不同專業,形塑LIMA的多元特質。
LIMA積極參與國際會議,與各國原住民分享臺灣原住民族處境。
大聲告訴世界,
「我是臺灣原住民!」
LIMA長年連結國際,關注世界原住民議題,且扎根在地做青年培訓。每年的UNPFII是重頭戲,2013年至2019年每屆均有部分團員參加,出國前舉辦多場行前讀書會培力訓練,選擇UNPFII特定議題的工作報告為導讀,激發團員思考臺灣與國際原住民議題的關聯性,並訓練口條與反應力,為聯合國之行暖場。數年來,針對善治、氣候變遷、轉型正義、永續發展等趨勢議題,有紮實深入的理解。
LIMA沒有核心幹部與一般團員的階級之別,無論是決策或議題討論,人人皆暢所欲言,並採用共識決,而非多數決定。「若有不同意見,就反覆思辨,讓每個人聲音都清楚表達。」Tuhi說,LIMA常常為了達成共識,延長討論時間,一直到做出結論為止。
長達兩星期的UNPFII,匯集全球各方原住民代表,平均有2千個人出席。在正式會議前,通常有全球原住民、原住民婦女、原住民青年工作小組在會前準備、會中彙整各方提議,在正式會議時發表聲明,LIMA的主張也會納入聲明稿中。而在地區性的亞洲、太平洋工作小組會議時,有LIMA團員擔任幹部,與各地區原住民交流,菲律賓、印尼等國也會在事後提出參訪邀約,建立深厚交情。
面對打壓,
有世界好友挺我們
積極連結國際過程,LIMA最常遇到的難題,莫過於臺灣持續遭受中國打壓,使得參與國際組織頻頻受阻。每年網路註冊UNPFII都不能用臺灣的地址與電話,E-mail若是「.tw」結尾也會被退件,只得登記在其他國家組織名下,幸好暸解臺灣處境的國際原住民都義不容辭出手相助。
有次Eleng飛往羅馬參加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會議,抵達時竟然被擋在會場外,「即使拿出邀請函,也因臺灣非聯合國會員而禁止入場。」Eleng無奈地說,好在長期累積的信任感,讓國際原住民伙伴一路相挺,協助他在外頭的咖啡廳視訊發表LIMA對糧食危機的提議,彌補未能出席現場的遺憾。
接觸國際,除了想把臺灣的聲音帶出去,也想提醒國際社會臺灣原住民族的存在。Tuhi 表示,「許多國家完全不知道臺灣有原住民,更別說我們的處境,我們就是要告訴大家這些事,同時將國際議題帶進臺灣。」回國後,LIMA會到部落或大學舉辦工作坊,分享參與國際會議的經驗,讓不同世代和族群的青年認識國際上原住民族的事務,激發更宏觀的思考。
「很多事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拉大視野是必須的。」Eleng認為,LIMA就像訊息傳遞者,把國際場合的經驗與觀念帶回臺灣,現在常有人碰到相關議題,就會請教LIMA國際的作法。Tuhi則觀察到,許多部落青年原本不敢主動表達,經過LIMA幾年培訓,漸漸能在工作坊或活動中營造出討論氛圍,這些潛移默化的改變,證明LIMA的付出沒有白費。
傳承的火種不會熄滅
隨著團員陸續從學校畢業,邁向人生新階段,近年LIMA調整步調,將原住民議題的思考與實踐落實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像Eleng在法律扶助基金會花蓮分會原住民中心,協助族人處理原住民族傳統慣習與國家法制衝突問題;Tuhi現就讀博士班,也兼作部落研究計畫;另有團員投身第一線教學現場、服務於原住民族文化園區,或是在原住民族委員會國際事務人才培訓營擔綱講師,將經驗擴散出去。
多年來,團員都是自發性參與,在學業與工作外抽出時間,不免分身乏術。Eleng吐露心聲:「希望能有穩定經費支持組織運作,LIMA就能心無旁騖、持續做社會倡議。」
近兩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UNPFII取消實體會議。Tuhi透露,近期接獲歐盟駐臺代表處探詢合作計畫,或許是下一個方向,「讓LIMA保持與國際連結,且能為在地做更多事。」LIMA的傳承沒有終點,將是持續成長的進程。
團名「LIMA」除了有數字「五」的意思,也象徵牽起部落族人、連結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