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 → 1990

傳統的餘暉中,用力地給他唱

 

這個年代還停留在戒嚴時期「山地同胞」的刻板印象,山地運動風起雲湧,加上民歌強調「自己的歌,自己來唱」的自主風格,原住民音樂是多元並茂的發展。有的具有山地同胞身分的歌手,紛紛進入主流市場尋求明星夢,一些山地知識分子也寫下了抗議和鄉愁歌曲。

 

白米酒,我愛你

 

如果山地歌沒有唱白米酒的話,就好像買了米酒,卻沒有把它喝下去一樣。一瓶白米酒,經濟又實惠,不知陪伴了多少山地同胞的恩怨情仇、喜怒哀樂,在都市裡工作的地方,少不了米酒美麗的身影,或者是酒瓶倒下來空空又寂寞的樣子。白米酒,我愛你,沒有人能夠比你強。我為你癡迷,我為你瘋狂,真教人如此著迷。這首歌很能夠代表山地中下階層的勞工,他們共同的心聲,在還沒有山地歌手或是山地人參加五燈獎的時候,那些歌手都在都市的工地或是山上的林班工作著。

 

為什麼,有這麼多的人

 

這個年代,山地抗議運動非常非常的多,就像山豬身上的毛一樣,從湯英伸事件、海山煤礦,一直到反雛妓,族繁不及備載。大家有事沒事就相約在街頭,像山地人的運動大會一樣。「為什麼」,是由山地詩人莫那能所寫的新詩,他以自身的都市經驗以及故鄉情懷,用他的文字來回答當時葬身在海山煤礦的阿美族同胞。後來,經由山地運動領導人胡德夫譜下曲調,社會產生許多共鳴,包括黨外的政治菁英分子。

 

美麗的稻穗

 

這首歌可以說是相當表達鄉愁的一首歌,雖然是卑南族語,卻讓當時許多人通過語言的障礙,為歌曲的意涵而動容,為那一片金黃的稻田扼腕嘆息。歌詞雖然沒有提到戰爭砲火的無情烽連,也未提起因戰爭而逼使家庭支離破碎,但是金黃飽滿的稻穗,等不到人們彎腰收割,道盡鄉愁滿城。陸森寶簡單緩和的旋律,加上胡德夫低沉又悲愴的歌聲,在每個人心中留下對故鄉深深的思念。

 

教會的詩歌

 

1980年代,有非常大量的基督教徒、天主教徒參與山地原住民街頭運動,許多領導者幾乎都是基督教長老教會的牧者和信徒,所以在山地街頭運動的場合,就會看到牧者穿著制服和信徒手持聖經的標語,大聲吶喊為政者的錯誤,振臂高聲唱著由教會詩歌改編歌詞的詩歌:原住民全勝利,原住民全勝利……..不管在街頭抗議,或在面對鎮壓警察,這首歌總是響徹臺北的天空。

 

1990 → 2000

回歸部落,音樂充滿地瓜香

 

山地同胞改變成原住民的新身分認同,當時政策逐漸穩定,「本土化」的核心思想得以推動,對於原住民音樂發展的影響十分深遠。此時期仍是以傳統音樂的傳承為主,但同時也開始關注原住民現代音樂的創作,堪稱是原住民現代音樂發展的啟蒙時期。

 

ㄞ國專輯

 

這張專輯由三位音樂人:蕭福德、張四十三和小刀三位優秀的製作人所製作。核心理念主要是召集關心臺灣各族群、社會與政治的地下樂團,透過樂團的音樂創作作品,表達與主張他們的法律詮釋。這張專輯獲得當時中華音樂人交流協會的十大專輯之一,由於這張專輯,一些地下樂團逐漸受到的重視與青睞,開啟臺灣樂團成為主流音樂的一塊,也宣示原住民樂團時代的來臨。 

 

 

原音社

 

原音社對原住民音樂發展是非常重要而且獨特的。1993年底,原音社成立的主旨在於透過音樂的方式與媒介,表達對原住民議題的看法。成員分別是許進德(Kinapele)、伊布恩(陳俊明)和李國雄(達卡鬧),三位當時是花蓮玉山神學院的學生,且持續關心和參與山地運動與之後的原住民運動。特別的是1993年的屏東反瑪家水庫事件,Kinapele是好茶村人,因為瑪家水庫的興建,舊好茶與新好茶面臨迫遷,而魯凱文化勢必中斷與被破壞,他在身心交迫的情況下,創作出具原住民運動精神的音樂創作作品《永遠的原住民》:山永遠是山,原住民永遠是原住民……這首歌可以說是1990年代,最具有原住民心聲的作品,也讓年輕後輩了解到原住民音樂創作的內心態度,更是原住民音樂發展中的運動薪火,得以繼續傳承下去。

 

 

2000 → 2010

原浪潮席捲而來

 

是原住民音樂發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年代。臺灣政權第一次輪替,社會普遍充滿著新盼望與新未來。不可避免的,原住民音樂發展是一波又一波地掀起一股氣勢高漲的原浪潮。另外,1999年發生的921大地震,帶來了全臺灣的舉國哀戚,但是在原住民音樂方面,社運路線持續發聲,對原鄉部落的重建之路發出不平之鳴。這個年代的原住民音樂,是令臺灣原住民驚喜且振奮的時刻,它厚植與強化了原住民音樂的地位,充滿對未來的展望,同時也是原住民音樂成為「顯學」的奠定基礎。這個年代,令人難以忘懷。

 

 

AM到天亮


《AM到天亮》是原住民音樂非常重要的一張專輯。在當時,樂團已經從所謂的地下樂團的小眾領域,轉變成主流市場的一塊。角頭音樂是當時重要的推手,陸續出版許多傑出音樂作品,標示出獨立音樂的時代精神與內涵。《AM到天亮》是原音社發表,並且由角頭音樂製作發行,賦予000號劃時代意義。專輯裡除了幾首是族群的古調,其他是原音社成員所創作。作品類型多元有趣,涵蓋母語、國語以及台語,鼓勵許多原住民年輕後輩在母語音樂創作上的大膽嘗試,特別是原住民虛詞被大量運用在母語或國語歌上。《AM到天亮》具有強烈的原住民意識,樹立了原住民音樂發展的典範。

 

南王部落


在原住民部落裡,南王部落是一個音樂新勢力的基地。原音社誕生一位女歌手紀曉君,角頭音樂誕生男歌手陳建年,也出現最佳組合吳昊恩與家家,以及南王三姐妹。特別的是,在2000年的金曲獎,陳建年獲得最佳男歌手獎,紀曉君獲得最佳新人獎,後來的吳昊恩與家家獲得最佳演唱組合,南王姐妹花也獲得原住民類最佳歌手與專輯。位於臺東的南王部落,對於音樂生根於部落的概念與想法,是可以實踐的。

 

 

 

部落工作隊


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部落工作隊開始湧現於大大小小的音樂表演場合中。雲力思的天籟足音,林廣財的滄桑低吟,陳明仁的泛趣喜悅。

 

圖騰樂團


圖騰樂團是原住民樂團中,最受年輕世代期待與注目的樂團。他們的音樂作品大量使用原住民意識的當地語言,獲得許多年輕世代的共鳴,而這在他們的現場表演中,可以明顯感受到。雖然樂團目前在創作量上停滯,但是不失為年輕世代的領頭羊,其於原住民音樂之發展不容忽視。

 

王宏恩


王宏恩的音樂路線十分多元,且創作獨特,在原住民的視角中走自然的路線。尤其他的第一張專輯獲得金曲獎的肯定,歌聲清新自然,而且誠懇細緻。

 

 

2010 → 迄今

個人表現亮眼的世代

 

舒米恩


是大家公認的多元創作者,從金曲獎、金鐘獎到金馬獎,常常見到他得獎的身影。他立足台灣,放眼世界,創作許多世界性的專輯作品,值得期待。

 

 

 

桑布伊


他的歌聲具有非常古老的靈魂呼喚與魅力。他的音樂成就還在持續,就像他在每一年部落祭典裡所唱的每一首歌,所踏下的每一個舞步,所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汗水與眼淚交織而成的生命樂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