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23

kmalawa sa mia’atha’athan kazakazash a kalapaw 搭建多元文化的交流平臺

2022 Issue 35 編輯觀點

過去臺灣社會主要以漢文化的價值觀作為主流思考模式,造就大眾對原住民部落文化的認識,往往只停留在觀光層面。事實上,原住民不僅是臺灣這片土地原本的主人,我們也擁有豐富的文化底蘊,而作為多元文化認識與互動窗口的原文會,希望藉由建立更多元的交流管道,讓其他族群能夠從原住民文化中,學習運用不同的觀點和方法愛護我們的家園,並共創造更美好的未來。...

2020-09-17

挑戰族語益智遊戲 kai試英雄之全原出動

文/陳怡如 圖/《kai試英雄之全原出動》提供

觸控螢幕、互動點選、趣味答題,跳脫傳統益智節目的靜態問答形式,《kai試英雄之全原出動》以遊戲和科技元素,將族語學習變得更加吸睛好玩,吸引年輕世代加入學習族語的行列。

2020-09-17

把「侵略日」當「國慶日」?澳洲「失竊的一代」:我們的傷痛誰在乎?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換日線 文/Johann Wu 圖/Johann Wu提供

1月26日是澳洲一年一度的國慶日(Australia Day),當天全國各地皆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熱鬧非凡。筆者所在的墨爾本市,當日上午即在市政廳外舉行了隆重的升旗典禮,緊接著是國慶遊行。然而,象徵多元、平等及自由等澳洲價值的國慶遊行一結束,緊接著卻是「侵略日遊行」(Invasion Day Rally),就在同一條史旺斯頓街上──許多人高舉著「廢除國慶日」,「勿忘大屠殺」的標語,抗議澳洲政府不該將1月26日訂為國慶日,因為這一日標記著英國殖民統治的開端,對於原住民土地、資源及文化的侵略。

2020-06-16

佳心石板屋重建 找回心中消失已久的家

文/凃心怡 圖/《LiMA新聞世界》提供

200多年前,原本居住在南投的布農族人,沿著拉庫拉庫溪遷徙並建立聚落,大分、瓦拉米和佳心都有他們生活的足跡。但1930年代,日本政府為求方便統治,強制布農族人遷移下山,山上的家就此隨著時間推移,埋沒在荒野蔓草之中。直到2018年底,一棟石板屋的修復,才讓族人重新找到回家的路。

2019-10-16

原住民就業的變與不變

文/陳芬苓(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工作學系教授)

30年前,我就讀國立臺灣大學時參加山地服務團,從此和部落結下不解之緣。當時我們花費很多時間,嚴肅地討論如何改變原住民弱勢的處境,而30年來究竟原住民在就業上的處境是否有所不同?臺大山地服務團成立50多年,固定到相同的5個部落,採取定點服務,以觀察原住民部落的變化。

2018-11-03

臺灣Pulima藝術節╳澳洲Yirramboi明日藝術節 | 原住民當代藝術 思想與文化的交疊

文/高穗坪 圖/Pulima藝術節提供

由Pulima藝術節與澳洲Yirramboi明日藝術節共同策畫的Yirramboi明日藝術節週,即將在11月6日至11月11日於Pulima藝術節登場了!

2018-11-03

變裝皇后 | 打破性別與族群框架 以表演藝術向世界發聲

文/陳俞廷 圖/參賽者提供

Pulima藝術節首度與澳洲Yirramboi明日藝術節跨國合作,其中最引人矚目的重磅話題,便是由澳洲知名表演藝術者Ben Gretz所催生的變裝皇后工作坊,吸引臺灣原住民變裝皇后參與學習。若在工作坊最後一天的Miss First Nation選拔賽奪得頭籌,則有機會到2019年澳洲明日藝術節演出

2018-11-02

「原聲探索」 跨越世代與族群 認識臺灣多元音樂樣貌

文/陳俞廷 圖/劉德媛

Alian 96.3原住民族廣播電台,今年首次參加廣播金鐘獎,即獲得8項大獎提名。眾多角逐者中,以「原聲探索」節目,入圍非流行音樂節目及非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獎的徐睿楷,不僅非原住民身分,也沒有華裔血統,但是他對臺灣音樂文化知識的積累,甚至比臺灣人還要更深厚。

2021-12-01

rako a vatvatek: tamo macikaop do rako a wawa 我們即是海的一部分

2021 Issue 34 發行人的話

海,在日出與夕陽的照射下,具有不同的色澤;隨著漲潮與退潮,也產生各異的型態。千變萬化的海,是上帝創造出的美感,尤其當你跳入水中,海從原本平面的視覺,轉化為三度空間,你看到的是更完整、豐富的生命系統。像是色彩繽紛的珊瑚礁、從洞裡探出頭來的狡猾海鰻、石頭下動作敏捷的章魚,還有優游海中的熱帶魚群。...

2020-04-17

傳統飲食文化不再遺漏

文/陳怡如 圖/《’ilol的味道》提供

還記得部落小米的滋味,以及過去耆老們對待自然山林和烹調食物的方式嗎?《’ilol的味道》上山下海跑遍全臺,重現快要消逝的傳統食材。不僅要找回老人家最想念的滋味,還要讓觀眾看見最珍貴動人的部落飲食文化。

2020-04-17

民族教育的翅膀 Tnunanz課程發展策略聯盟成立

文/凃心怡 圖/《LiMA新聞世界》提供

新竹縣尖石鄉有5所小學共同成立Tnunanz課程發展策略聯盟,以資源共享的方式,推動民族教育課程,期待能培育出具有gaga精神的孩子——願意分享、勇於承擔,做一個永遠堅持的泰雅人。

2020-04-17

Aotearoa文身藝術節 分享與傳承中「文」見身分認同

文/凃心怡 圖/《LiMA新聞世界》提供

2018年,Moorea文身藝術節讓太平洋島國的文身師齊聚一堂;延續這股精神,紐西蘭在2019年4月舉辦Aotearoa文身藝術節,文身師除了分享各國文身文化的消失與復振,也重新牽起原住民族間的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