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wazaqan pinfazaq iamin mafazaq a kalawan 海教會我們的事

2021 Issue 34 編輯觀點

在邵族的語彙中,「日月潭」或「海」,都是以同一個單字「wazaqan」稱呼。對邵族人來說,日月潭就如同是我們的大海。今年,3名黑潮勇士以拼板舟划行環島,在8月抵達日月潭,與2艘邵族的獨木舟共行。這是南島族群第一次有拼板舟位於海拔748公尺的水面划行,兩個有造船歷史的民族以舟交流,使用截然不同的船體,感受祖先的智慧與文化。...

2019-11-15

噶瑪蘭族奇立板社 蘭陽平原上的奇蹟

文/凃心怡 圖/《LiMA新聞世界》提供

自漢族及清代外來殖民力量進入蘭陽平原後,在此居住的噶瑪蘭族便遭到空前打壓。如今,生存在蘭陽平原的奇立板社族人們,向花蓮新社部落族親重新學習,一點一滴拾回族語、祭典以及族群文化,要向世人證明,他們一直都在!

2019-11-15

哥倫比亞原住民族生存危機 學習知識 找到新的生活方式

文/凃心怡 圖/LiMA新聞世界節目提供

武裝衝突、外來迫害與屠殺,逼得哥倫比亞Maiben Masiware族人必須遷徙他方,倚賴捕魚和打獵維生的遊牧族群,開始學習定居農耕。不僅是和自然環境的互動方式改變,同時也對文化造成傷害。生存,成為遷移後最重要的課題。

2019-10-17

ivucung誰迷了路 古文物牽線 找回失落的部落文化

文/陳怡如 圖/ivucung誰迷了路節目提供

地織機、巫師箱、獵物網袋……這些古文物不僅是有形的物質文化,更承載著昔日祖先的生活脈絡,以及代代相傳的文化智慧。預計將於2019年10月開播的新節目《ivucung誰迷了路》,要帶領觀眾從這些已消逝的文物中,找回被族人遺忘的文化精神。

2019-09-24

認識原住民族歷史創傷與微歧視

文/Ciwang Teyra(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助理教授)

隨著臺灣社會人權教育的推廣,社會大眾逐漸意識到某些言辭與行為可能會對社會中某些群體造成冒犯。受到政治正確思潮的影響,越來越多人在交流互動與政策制定中,避免使用帶有攻擊性、貶抑或詆毀的言辭,以免落入歧視。

2021-09-30

isaray tamo o ya mapiveyveken so kaka’asan a tao 向山林的守護者致敬

2021 Issue 33 發行人的話

原住民的生活與自然環境緊密連結,不只是居住環境,就連採集、狩獵也都獲取自自然。我們對環境的高度倚賴,養成我們必須與自然界取得平衡的觀念,以及對環境的敬重。像是進入山林前,我們會和山、祖靈對話,請祂們賜予我們生活所需,我們只會拿該拿的,絕不過量索取。不同於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原住民族深信,唯有知足、不過度浪費,才能與自然共生。 ...

2019-10-17

回鄉創業去 經濟產業發展計畫 幫助青年深耕故鄉

文/凃心怡 圖/部落大小聲提供

若要讓創業夢想不淪為紙上談兵,強大的奧援,將能為實現目標的時程往前推進。原住民族在創業初期最常面臨到的問題,除了資金來源、地點選擇、初期經營管理相關專業職能、教育訓練等問題,也因為多屬微型產業,難以與市場價格競爭抗衡。

2019-10-16

現代奴隸市場崛起 移民抵達利比亞後被賣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地球圖輯隊 文/泥仔 圖/Bali

許多非洲移民會橫跨地中海到歐洲尋求更好的生活,雖然他們預期會遭逢各種風險,一切卻可能比他們想像的還要險惡得多,其中便包括逐漸浮上檯面的假偷渡真賣奴問題。

2019-09-14

isa isa動次動 全新運動舞蹈節目活力登場

文/陳怡如 圖/isa isa動次動節目提供

「拉丁健身操,輕鬆成為部落瑞奇馬汀」、「高跟鞋基礎舞蹈,Ina們的高跟鞋」……這些逗趣的單元出自原視7月開播的全新運動舞蹈節目《isa isa動次動》。這不僅是原視首次製作運動節目,也是曾以《vuvu您很會》入圍電視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的製作人Sulryape Thapadrang......

2021-09-30

kataunan sa mafazaq ananak a lhmaza 部落是認識自己的起點

2021 Issue 33 編輯觀點

當代社會稱呼的「傳統領域」,其實就是族群中各個部落氏族所管理的區域,且是原住民世世代代賴以為生的生活環境。有別於非原住民是根據國家行政區域的劃分,認識臺灣這片土地的組成,原住民則是跟著長輩在山林裡學習、成長,與自然萬物共處,從中了解到一草一木都是讓生活完整的拼圖。對原住民而言,山是食物的供應者,我們敬天愛地、相信萬物皆有靈,謹守部落傳統的禮儀和禁忌,和大自然共生共榮,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和土地的連結如此緊密。 ...

2019-11-15

Pulima 原住民族藝術的當代進行式

文/樂諾斯 圖/Pulima藝術節提供

2012年,原文會首創原住民當代藝術獎項「Pulima藝術獎」及藝術平台「Pulima藝術節」。至今,「Pulima」逐漸成為原文會的藝術品牌,且是引發思辨、刺激各方行動的原住民藝術場域。

2019-09-18

原專班教育 帶領青年找到與族群的連結

文/凃心怡 圖/《LiMA新聞世界》提供

根據統計,2018學年度全國共有24個大學系所開設原住民專班,為原住民學生在高等教育中提供更好的升學管道。自從原專班開辦以來,雖然對於原住民人才的培育有一定的助益,然而多數的原專班為系所底下的分設專班,因此在師資及課程內容的規劃上,也浮現不少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