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3

拉清寒 陪伴都市原青走過10年歲月

文/粘秀菊 圖/拉清寒提供

生活在都市中的原住民,雖然身處於水泥森林,但只要與朋友聚在一起,就好像回到溫暖的部落,用族語對話、牽起手跳舞、盡情歌唱,不會有人質疑、不需要對誰解釋。有一群都市原住民青年非常幸運,10年來每當他們需要感受部落的溫度,始終有一群人在那裡支持著他們,這個團體將自己取名為──拉清寒。

2019-08-28

把自己種回部落

離開故鄉的原住民青年,體會過都市生活的酸甜苦辣,因著種種原因,再度回到部落。不適應都市快節奏步調的阿美族青年……;漢人丈夫與泰雅族妻子,……;一對排灣與布農族夫婦,……。在重新適應原鄉生活的過程,他們也從部落觀察者的角色,漸漸轉換為文化復振的實踐者,進一步吸引族人回鄉,重建自己與部落的關係。

2022-12-05

埔里愛蘭巴宰族之全員復振中

文╱郭柏均 攝影╱黃建彬

巴宰族(Pazeh)為中部平埔族群其中一支,最早定居於現臺中豐原、大安、苗栗鯉魚潭一帶,自主的生活在歷經鄭氏與清朝政權治理後,土地漸漸流失、不敷族群使用,於1823年大舉往現今南投埔里愛蘭一帶移居,落腳生活。因居住在平地地區,長期與漢人交涉、通婚,族群主體性受到主流漢民族同化,語言與文化也漸漸流失隱沒。......

2022-10-05

Payuwan黑色王國的今昔

文╱邱睦容 攝影╱黃建彬

Payuwan(舊排灣部落,原稱為舊筏灣)位於屏東瑪家鄉,其「黑色王國」的稱號來自日本殖民時期,日本人從對面山腰看到沿著山坡構築的石板屋聚落,黑色石板在陽光照耀下就像百步蛇的鱗片反光,連綿的石板屋如同數條盤據在山裡的黑色百步蛇。......

2022-08-16

在南澳的獵人與織女

文╱郭柏均 攝影╱黃建彬

傳說,泰雅族人發祥於南投仁愛鄉,祖先們從一顆大石頭蹦出來,並在四周建立部落。隨著族人數量越來越多,土地不敷使用,為讓後代有土地能夠使用,祖先踏上遷徙之路,來到思源埡口。相傳泰雅三兄弟在思源埡口各奔東西,大哥Kbuta越過大霸尖山向西部移動,小弟Kmomaw順著蘭陽溪定居於現宜蘭大同鄉,二哥Kyaboh則越過南湖大山,落腳於和平溪流域,形成臺灣泰雅族群的大致分布。...

2022-06-24

長出歸屬感與生活感的家屋

文╱郭柏均 攝影╱林靜怡

從小在南王部落長大、受過卑南族年齡階級訓練的陳豪毅,在30歲回到阿美族母親所屬的麻荖漏部落時,他發覺這裡只有教會,卻沒有族群文化的痕跡,誘發他開啟認識母親文化的路徑。陳豪毅透過自己的身體向老人家請教,花了近7年的時間學習藤編。藤,除了做籃子,最主要的功能是用於綁房子,在陳豪毅對自然素材有十足的認識後,他決定開始備料建房。 ...

2021-12-02

一對青年回鄉學習文化 潮間帶採集知識

文╱郭柏均 攝影╱林靜怡 照片提供╱參拾捌之壹工作室

兩位青年因論文研究而栽入重安部落,花了一年的時間與部落長輩建立關係。現在,長輩對他們視如己出,他們也以記錄保存、傳承部落文化為信念。

2021-10-01

復育生態的社造人 Awi Sapu

文╱劉禮碩 攝影╱黃建彬

家與土地,是原住民文化產生的空間及場域。憑藉家屋的復振,Awi Sapu帶領族人找回自己的驕傲,更有自信地說出屬於自己的故事。

2021-07-30

承擔文化傳承使命的音樂人 Suming舒米恩

文╱陳怡如 照片提供╱米大創意有限公司

曾獲得金曲、金馬雙金的Suming舒米恩,將傳統音樂轉化為當代形式,並藉此傳遞部落文化。他舉辦「海邊的孩子」演唱會、催生「阿米斯音樂節」,一場場的溫柔革命,正為家鄉帶來改變。

2021-06-22

用行動撐起部落彩虹 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

文╱陳怡如 照片提供╱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

比起一般同志,原住民同志有著更多害怕被看見的壓力。臺灣原住民同志聯盟(簡稱原同盟)無懼社會眼光勇敢現身,給了很多人勇氣。他們為這群「少數中的少數」,打造一個互相支持理解、安身立命之所。

2020-12-01

勒斯樂絲.芭次厄繞 把自己種回部落 找到回家的路

文╱梁雯晶 圖/蔡宗昇

「身為一個母親,我只是想讓族人能再回到部落。當人回來了,我們的文化、語言才可以延續下去。」 勒斯樂斯.芭次厄繞跟著先生宋文生一起種樹近20年,他希望下一代能在老人家記憶中蓊鬱的土地上無憂成長。藉由種樹,他也把自己種回部落裡,找到回家的路。

2020-09-16

我們是Adju 排灣族的多元性別認同

文╱梁雯晶 圖╱董晨皓提供 插圖/林家棟

2018年12月15日晚上,屏東縣三地門鄉地磨兒國小的操場正舉辦一場特別的音樂節。許多「阿督」腳踩高跟鞋、妝扮得美豔動人,她╱他們手牽著手在這場盛會中享受舒適的音樂氛圍,以及可以在族人面前「做自己」的自由與感動。這是由原住民多元性別聯合陣線舉辦的Adju阿督音樂節,是全世界第一個以原住民多元性別(LGBTIQ)為主題的音樂節活動。